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现代化大港崛起锦州湾
      
    蔚蓝的天空,茫无垠际的海面,机声隆隆的码头,夜以继日的填海造埠……锦州港从未像2006年的春天这般热情如火,这是属于锦州港的节奏。

  春透绿纱,疏柳含烟,海风拂面。越是靠近锦州港,越是深切感受到锦州港加快建设现代化大港、企盼率先崛起于锦州湾的激情与壮志。

  斗转星移,沧海巨变,1986年开工建设的锦州港,已从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吨的现代化国际商港。锦州港人以“险而不惧、难而不退、锲而不舍、折而不回”的精神,用新思路、新体制、新方式开拓视野,创造了港口发展的全新历程。而锦州港所创造的辉煌,不仅增加了锦州市在辽西沿海城市群建设中率先突破的信心和勇气,也加快了锦州市全面建设辽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步伐。

  坚持适度超前的科学发展

  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刻,让锦州港如此自信和沸腾。在继2005年吞吐量完成3003万吨后,今年第一季度,锦州港又实现吞吐量751.4万吨,港口生产营运的画面精彩纷呈,油品稳居半壁江山,进口化肥一跃成为“新贵”,粮食在周边港口中转中担当“领头羊”,集装箱吞吐量更是持续走高,为74021标准箱,同比增长63.3%。

  锦州港的沸腾,令人激动,锦州港的发展,令人振奋。锦州港之所以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它是省委、省政府发展沿海经济带、打造“五点一线”战略决策的重要一极―――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扬起的龙头,而且是因为它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了港口发展的内部规律,抓住了外部机遇。

  1986年开工建设、1990年正式通航的锦州港,到2005年底已拥有4油、3集、8杂15个生产性泊位和1个辅助性泊位,备受瞩目的25万吨油泊位工程的竣工试投产,不仅奠定了锦州港“亿吨大港”的基础,为打造中国北方油品大港、建设国家级石油化工生产加工与储备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更为整体开发锦州湾创造了先决条件。

  锦州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港口坚持“融入锦州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服务腹地经济发展”的思路,得益于“亿吨大港、石化先行、产业互动、港城共荣”的战略。锦州港人早已意识到,锦州港的战略早已不是自己的战略,锦州港的发展也不单单是自己的发展,而是辽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辽宁腾飞的一翼。

  锦州港的直接腹地为京津唐城市群与辽沈城市群的过渡地带,包括锦州、朝阳、阜新、盘锦、葫芦岛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赤峰、通辽,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土地面积为20余万平方公里。未来港口吞吐量的发展将主要受直接腹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间接腹地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西部地区以及蒙古东部和俄罗斯远东地区,间接腹地是机械、化工、铁路、建材的重要制造基地,石油、煤炭、木材、矿石的储备量在全国占很大比重。

  作为我国渤海西北部400公里海岸线唯一全面对外开放的、我国最北部的国际深水良港,锦州港考虑的是怎么做好辽西、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和通辽等地对外贸易的口岸,怎么做好黑龙江、吉林西部和蒙古东部地区物资中转最便捷的出海口,怎么瞄准欧亚大陆桥、东北亚以至世界大市场。

  基于这样的思维,自2003年起,锦州港坚持适度超前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以港兴市”发展战略,以建设现代化、多功能、综合性的国际港口为目标,充分发挥深水良港的优势,进一步推动港口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建设。2003年,锦州港投入港建资金为2亿元,2004年港建资金达到5.1亿元,2005年,港口完成建设投资13.8亿元,是锦州港开工建设史上投入最多的一年。

  眼下,锦州港今年港建计划中的进港主航道浚深工程已开始施工,301B泊位支航道、港池浚深等施工图设计等也已完成,205B、206B后方堆场施工方案也已完成,即将进入施工阶段。

  “锦州港每一天都是新的,今天是浪花拍岸,明天就是一马平川!”锦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钧虽然是“局中人”,也同样惊叹港区内填海造地的神速。刘钧说,20年弹指一挥间,也正是坚持“适度超前”,使得锦州港迈出了坚实的四大步伐:建港,转制,股票上市,巧借东风。

  从1986年到1992年,锦州港这个靠地方投资和银行贷款兴建起来的地方小港“时乖运拙”,处于资金窘迫、人员增多、产出极少的尴尬境地,加之盲目铺摊子、搞多种经营、承担社会功能,不仅冲淡了企业主业,而且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不甘落后的锦州港人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积极探索出路,找寻突围之路。

  为尽快摆脱困境,锦州港在全国港口中率先下了一盘“借助外力棋”,于1993年进行股份制改造,成了中国第一家政企分开实行股份制经营的港口,也是第一家整体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公司。

  1997年,锦州港成为我国北方唯一A、B两只股票同时上市的港口企业,港口吞吐量也从当年的503.4万吨跃至2005年的3003.4万吨,吞吐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在中国沿海港口吞吐量最新排名中,锦州港已从上市前的第38位跻身为现在的第20位。

  时代的春风催快了年轻的锦州港的建设步伐,经过20年的发展,锦州港目前已建成15个经营性泊位和一个辅助泊位,年通货能力3500万吨,具备内外贸集装箱运输和油品、化工品、大宗散杂货的装卸、仓储、运输、服务及散货灌包等多项功能,已同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

  搭建辽西崛起的开放平台

  港口未来吞吐量的发展将主要受直接腹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眼下,在锦州湾西海国际工业园内的施工现场,有一片占地1平方公里的平整荒地,新增加的这片土地将成为工业用地,虽然这片地处于沿海城市锦州,但部分土地的使用却将属于内陆城市朝阳和阜新。

  像这种所有权属于一个城市,而使用权属于其他城市的土地就叫“飞地”。尽管朝阳、阜新距离锦州湾海岸线只有100多公里,但是作为内陆城市,过去沿海的各种开发建设他们却无从参与。而从2006年春天开始,朝阳、阜新将极大受益于“飞地”经济。

  我省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今年,省委、省政府依托临海区位优势,着力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构筑对外开放的全新优势。“飞地”就是要为内陆城市发展临港产业实现一个对接的基地,让他们在这里投资办项目。 “飞地”内的企业会享受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等100%的增量返还,返还的费用一半归朝阳和阜新,一半归锦州。

  锦州市委书记佟志武认为,“飞地”的理念其实缘自于锦州港,朝阳和阜新是锦州港的直接腹地,锦州港将使腹地在对外开放当中不断淡化行政区划的束缚,使整个地区的资源能整合利用。

  除此之外,锦州港主动把自己融入到锦州湾的节奏中,具体包括:进一步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期间港口计划投资40亿余元,建设25万吨级航道工程,建设205B、206B、502B泊位以及进港主航道浚深等工程,新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1座、公共工程6项等等。

  锦州港将以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为契机,加快提升港口功能。重点完成与30万吨油品泊位配套的主航道拓宽浚深、集装箱泊位等工程,规划建设20万吨矿石泊位、化工码头及化工码头罐区、3个10万吨煤炭泊位等大型专业化码头,新增生产性泊位14个。全面推进西部港区一期工程的实施和南防波堤及新规划港池的开发,吸引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和周边城市投资入股参与锦州港建设,做大做强港口规模,提高港口竞争力。

  锦州港还将加大与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华北东北部等地区经济联合力度,进一步增进锦州与腹地的经济往来,积极组织开拓货源市场扩能推介会。“十一五”,在锦州港周边,临港工业区将成为锦州市八大产业集聚区之首,港口的优势将支撑锦州市临港工业的拓展,各具特色的石化、汽车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等临港工业产业园区将构建临港制造业集聚区。

  预计到2010年,锦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000万吨,集装箱100万标箱。届时,锦州港将具备“十油、十四杂、五集”29个生产性泊位和一个服务性码头,使用港口岸线8727.05米,通过能力将达到8903.2万吨。到2015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吨,集装箱180万标箱。

  燃烧科学加拼命的创业激情

  锦州港从地方政府投资和银行贷款兴建起来的小港起步,发扬“锲而不舍、险而不惧、折而不回”的精神,特别是近几年,始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努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由于港口行业对高效性的要求很高,锦州港通过科学指挥,合理调度,使港口作业效率明显提高。2005年,装卸作业千吨货每小时达到2.05,相比上年减少了10%。2005年5万吨粮船作业时间平均控制在了4天以内,而2004年作业时间为5.5天。

  锦州港着力建立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减少管理人员,2005年业务经理级岗位减少17个,职员有10%调整到一线岗位。港口实施核心业务公司化、非核心业务社会化,建立了具有锦州港特色的多元化、市场化劳动用工模式。细化薪酬管理,进行岗位类别评定,实现“一岗一薪,薪随岗变”,对部分岗位建立等级制度,体现多劳多得。

  科学严细的工作态度成就了锦州港克难制胜的创业激情和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去年,港口成立了油、粮、煤、矿、集装箱、信息等8个市场开发小组,以货种为单位,通过对腹地进行详细的摸底调查,理清思路,明确开发方向及重点,同时采取个性化服务,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等办法,不仅使生产营运实现稳健增长,还新增客户12家、货源918万吨、货种15种。

  在油品货源的承揽上,锦州港积极应对挑战,2005年,港口油品突破了1000万吨, 而301B大型油泊位的竣工更为锦州市在辽西沿海城市群中率先突破,添加了有史以来最厚重的砝码。

    这是因为在“港口锦州”的诸多选择中,锦州港确定了“以油兴港”,进而带动辽西、全省及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的思路。

  把锦州港建成油品大港,适应了国际上港口发展大型化、深水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也是港口强身健体跨入北方大港的最佳途径。

  “以油兴港”不仅为继续做大做强锦州市最具优势的产业―――石化产业提供基础条件,而且它所带来的密集的资金流、信息流还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和发展。

  为了塑造锦州港的强势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锦州港按照“以油兴港”和建设北方油品大港的基本思路,突出以油品发展为主。并从2005年3月起,锦州港投资4亿余元,全面开工建设301B、25万吨级油泊位,这是锦州港建港以来投资规模最大、泊位等级最高的一个泊位,锦州港人以战天斗海的拼搏精神,书写了我国港口建设新的历史,短短9个月时间实现了301B油泊位当年施工、当年竣工。

  经历301B泊位从无到有的港建工人刘明宏介绍,301B泊位最关键的工程节点是完成238根钢桩施打,该节点的按期完成与否,直接涉及到整体工程能否完工。301B泊位位于近岸外海,风浪始终阻扰施工进程,南风一过,涌浪前仆后继, 打桩船无法进行正常的打桩定位,况且桩位分布复杂,船舶调面频繁等等,港建部的近百名工人克服重重困难,打桩船24小时连续作业,经过两个月奋战,打桩提前16天完成,为整个泊位顺利完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锦州港人拼精神、比斗志的创业激情感动了整个城市,锦州市委、市政府把锦州港看成是全市经济振兴与发展的一面旗帜,以此激励全市人民努力实现“三年大变样,十年大振兴”的宏伟目标。

  2006年初,锦州市委专门下发《中共锦州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向锦州港学习的决定》,学习锦州港的港城共荣大局观念,学习锦州港建设亿吨大港的发展气魄,学习锦州港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学习锦州港克难制胜的创业激情,学习锦州港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

  这荣誉,于锦州港而言,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激情,锦州港将努力建成北方油品、化工品大港,为辽宁的开放作出新贡献。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