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让“小企业”跟上“大通关”的步伐
      

检验检疫部门2000年启动了电子转单,拉开了电子信息化的序幕。五年多来,为实现“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的目标,推进“大通关”进程,检验检疫系统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以“电子申报、电子监管、电子放行”为主要内容的“三电工程”。“三电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检验检疫的工作效率,增强执法管理的透明度,加快出口企业通关速度,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因而,得到了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出口企业的响应。但是,“三电工程”的推广从大型企业、重点产品率先突破后,面对小企业却步履维艰。

鄞州检验检疫局2005年度统计报表中,有这么一组数据:报检批次超过100批的出口企业90家,仅占总报检企业的14%;而报检批次不足5批的出口企业有180家,占了总报检企业的28%。另外,产地证年签证量超过100份的企业80家,占总签证企业的18%;年签证量低于5份的企业达98家,占产地证总签证企业的22%。总体上,报检批或签证量少的企业对“三电工程”接受慢,对自助录入系统依赖性重,对综合监管概念少。如何让这些小企业积极行动起来,跟上“大通关”的步伐?

 

鄞州检验检疫局因势利导,帮小企业摆脱依赖性,跟上“大通关”的步伐,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逐步取消自助录入,为凭证报检早作准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质检总局第33号令《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管理规定》的规定,2006年7月1日起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实行凭证报检。届时,没有报检员的企业须通过代理报检单位申报。为维护正常的报检工作秩序,保证7月1日凭证报检平稳执行,从2006年3月初开始,对鄞州企业发送通知,开始逐步取消自助录入。试运行半个月来,没有不良反响,30多家有报检员的企业新近安装了报检软件。二是以产地证升级为契机,鼓励企业自行安装申报软件。质检总局产地证新系统开发工作即将完成,为作好系统升级前的数据移植工作,需要企业给予积极配合提供相关资料,以后将凭企业的电子密钥申报。三是加强培训辅导力度,为电子监管全面铺开奠定基础。3月13日、3月14日鄞州检验检疫局分两期举办了出口电子监管系统企业端软件应用培训班,近300名企业代表进行了出口电子监管系统概念及企业端软件安装和使用培训。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