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新疆自治区2005年口岸运行情况综合分析
      

    2005年,全区各口岸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口岸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各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以建设“高效、文明、安全、畅通”的口岸为目标,以促进和深化口岸管理,改善通关环境,缩短通关时间,提高通关能力,完善服务功能为中心,以进一步搞好口岸的各项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克服口岸设施条件差、邻国局势不稳等不利因素,开拓进取,不断推进口岸“大通关”,改进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 2005年全区口岸工作再创佳绩,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全年口岸进出口货物量再创新高,达到1283.5万吨,进出口贸易额达69.4亿美元,出入境人数达951499人次。口岸进出口货物量、贸易额和出入境人数都较上一年有了较大增长,口岸为自治区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为我区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2005年我区口岸运行特点

    2005年,全区口岸运行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全区口岸过货量和贸易额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阿拉山口口岸龙头作用明显。

    据对全区15个已开通口岸的统计,2005年,全区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1283.5374万吨,比2004年增长19%;其中进口958.356万吨,比2004年增长13.1%;出口325.1814万吨,比2004年增长41%(一般贸易出口294.8384万吨,比2004年增长41.5%,边民互市出口19.5255万吨、比2004年增长32%,旅游购物出口10.8175万吨,比2004年增长44.2%)。全区口岸实现贸易额69.4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64%。其中进口32.847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26.3%;出口36.5811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123.7%。海关税收达40.9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区口岸共检查入出境人员951499人次,比2004年增长8.2%。其中,旅客719277人次,比2004年增长8.1%;员工232222人次,比2004年增长8.6%。从以上统计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2005全区口岸各项主要指标均较上一年有了全面增长,口岸贸易额的增长较过货量更为显著(表明优质高价的商品所占份额增加),全区口岸仍旧保持了近年来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2005年我区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进出口贸易额达79.4亿美元(其中出口50.4亿美元,进口29亿美元),同比增长40%,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首。新疆外贸进出口贸易额已居西部十二个省市区首位,其中口岸进出口贸易额69.4亿美元,占全区对外贸易额的87.4%。口岸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已成为我区对外经济贸易增长的主力军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加速器。

    在全区已开放运行的15个口岸中,阿拉山口口岸2005年完成进出口货物1119.869万吨,实现贸易额39.78亿美元,分别占到全区口岸过货量和贸易额的88%、57%,在全国各陆路口岸中仅次于满洲里口岸位居第二位,阿拉山口在全区口岸进出口贸易中的龙头地位和拉动作用日益突出。卡拉苏、都拉塔等新开通的口岸运行良好,2005年,卡拉苏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1.25万吨,实现贸易额927.4万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868.5%和1103.2% ;都拉塔口岸共完成进出口货物9.3万吨,实现贸易额2.8653亿美元,分别比上一年增长131.3%和261%,口岸贸易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二)对哈萨克、吉尔吉斯等国的口岸进出口贸易增长迅猛,中亚独联体各国仍是我区口岸贸易的主要对象。

    与新疆毗邻的中西亚国家一直是新疆对外贸易的主要伙伴,哈萨克、吉尔吉斯、俄罗斯等国丰富的资源,以及近年来哈萨克等国经济的复苏和快速增长,也带动了我区与这些国家口岸贸易的发展。2005年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口岸贸易额达到57.25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60.2%,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72.1%。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之间的口岸贸易额达到6.83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75.13%,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8.6%。新疆与塔吉克斯坦之间的口岸贸易额达到927.3493万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103.2%,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0.12%。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口岸贸易额达到4.5156亿美元(主要贸易对象也都是中亚独联体国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32.8%,占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7%。

    (三)口岸进出口贸易方式和货物种类出现了新的变化,金属矿产进口大幅增长,机械设备及地产品出口增长成为口岸贸易中的新亮点。

    我区口岸主要进口货物大都是我区和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能源、矿产、木材等资源,除废旧金属、原油、木材、化工产品等传统进口商品保持稳定增长外,进口金属矿石类商品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日益依赖,需要大量进口能源类资源,国内公司纷纷加大了进口,带动了贸易额的快速增长。2005年阿拉山口口岸仅金属矿石进口就达252.7597万吨,占进口总量的27.9%,同比增长106.7%。

    在出口方面,出口贸易方式呈现多元化,但仍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2005年全区口岸出口打破了以往仅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状况,新出现的进料加工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方式促进了出口贸易。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齐头并进,成为出口主力军。2005年,水果、蔬菜、建材、粮食等我区具有传统优势的地产品出口增长迅猛,成为出口贸易的新增长点,这对拉动我区经济发展和当地群众增收具有积极作用。同时,随着周边邻国经济的复苏,对工业机械及机电产品的需求提高,促使我国同类产品大量出口,带动了贸易额的快速增长。例如:去年阿拉山口口岸仅出口工业机械8万吨,占出口总量的4%,同比增长55.5%。各口岸主要出口货物是:焦碳、机电设备、医药品、钢材、有色金属、机电设备、矿物性建材、化工产品、机械设备、粮食、服装、百货、建材、家电、水果、陶瓷、纺织品等。

    (四)我区对蒙口岸贸易普遍出现下滑。

    我区与蒙古国开通有老爷庙、乌拉斯台、塔克什肯和红山嘴4个口岸。由于蒙古与我区都是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口岸贸易中畜产品占了相当大比重,受国家畜产品进出口检验检疫政策的制约(为保护我区畜牧业生产,禁止蒙方偶蹄类动物及畜产品入境,防止口蹄疫等动物疫病传入),致使我区对蒙口岸进出口货物量和贸易额普遍较上一年有所下滑。2005年,塔克什肯口岸进出口货物5.6432万吨,贸易额1901.4844万美元,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0.9%和14% ;乌拉斯台口岸进出口货物1013吨,贸易额391.2849万美元,分别比上一年下降71%和61.1%;红山嘴口岸进出口货物40吨,贸易额6680美元,分别比上一年下降27.3%和78%。老爷庙口岸过货量虽较上一年有所增长,但其主要是由于我在蒙古境内承包了水电工程项目,大批工程所需的物资及建材出口所致,不具有代表性。如何调整对蒙口岸贸易政策,拓宽进出口合作领域,是今后中蒙口岸贸易中应认真研究思考的问题。

    二、口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2006年展望

    1、周边邻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权变更、政局不稳,邻国口岸查验部门贪污腐败严重,以及“灰色通关”等问题,直接影响我区口岸的发展步伐。如:2005年吉尔吉斯发生政治暴乱,中吉两个口岸被迫关闭。哈方巴克特口岸海关关长涉嫌贪污,迫使巴克图口岸通关不畅,至今很多进出口货物处在停顿状态等。

    2、新疆口岸大多建在荒漠戈壁或高山深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不少口岸孔道过长,监管难度很大。口岸大多远离城市,缺乏城市依托,城市功能对口岸的辐射作用弱,口岸区域经济尚未形成。口岸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的影响,口岸建设成本相对较高,新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造成了对口岸投入不足。

    3、为控制锰等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国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出口速度放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在能源、资源方面的压力,但2005年在全国出口增速减缓的情况下,全区吉木乃口岸、伊尔克什坦口岸、阿拉山口口岸等部分口岸出口增速却很迅猛,分别增长210.7%、63.6%、43.34%,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建议有关部门应主动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减少能源和资源耗费,延长产业链,提高出口商品的结构层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2005年12月16日,中哈石油管道已全线贯通,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贸易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中,这些都为新疆口岸及对外贸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机遇。随着国家和自治区对口岸建设投入的进一步加大,周边邻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我区口岸“大通关”的不断深入和电子口岸建设的起步,可以预计2006年我区口岸进出口货物量仍将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