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船运输”的吸引力何在?泉州某企业有一批货物将发往韩国釜山,原来只能通过外贸船舶从泉州港前往釜山港,在开展“同船运输”业务后,该企业可以选择从泉州港直航釜山港,也可以在赶不上船期的情况下选择从泉州港经上海或青岛、大连、天津等港口前往釜山港。
相对于传统的运输业务,“同船运输”使得航运企业可以提高船舶舱位的利用率,降低船舶营运成本,提高营运收入,并及时交付货主企业托运的货物,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据悉,国际知名的航运企业中国海运集团下属的连云港公司,自2005年4月1日开展同船运输业务之后,外贸支线船舶的舱位利用率提高了30%之多。同船运输业务运行后,广大货主企业在进行贸易时将有更多的运输方式供选择,不但缩短了运输时间,运输费用也将进一步降低。在该业务中,海关对出口货物原则上实行转关运输的监管模式,在出口企业当地港口一次验关或施加海关关封后,在航线经停港口或中转港口一般不需进行再次验关或施加海关关封,有效保障了货主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交付时间。值得提起的是,同船运输的操作费用仅比内贸操作费用略高,而大大低于外贸货物的操作费用,外贸企业也将节省不少的运输成本。
给泉州中心港增添新魅力
泉州地区的港口天然条件优越,货运量市场广阔,但长期以来内贸运输一枝独秀,外贸运输起色不佳,不仅坐看这一利润空间颇大的市场为其他港口所占,而且使码头的各硬件设施白白浪费,难以发挥应有的潜力。
泉州地处海峡西岸经济活跃地带,民间资本和以侨资为主的外商投资占整个经济规模的90%以上。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在全国的深入,关区外向型经济在全国乃至区域的整体竞争中日显乏力,许多结构性的矛盾开始凸显:一是历史投资欠账多、资源相对匮乏,比起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发展缺乏后劲;二是企业规模小、经营层次低,运作缺乏规范,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三是港口建设投入不足,码头点多分散,不成规模,在福建省乃至沿海区域的外贸运输版图上日渐边缘化。当前,关区内企业绝大部分的原材料进口及产品出口都在厦门、深圳、上海等口岸完成,关区目前基本上已成为“进口生产原材料与出口产品两头在外”的服装、鞋类、雨伞、皮革等为主产业的“生产车间”。推动港口经济快速发展
连云港作为首批试点港口开通此项业务之后,仅去年1-10月份,其集装箱运量就达79万标箱,同比增幅达88%,其深层次影响可见一斑。
几天前,石湖港第二艘“同船运输”集装箱船抵达石湖港,此船卸下的130多箱内外贸集装箱全是泉州地区的。据悉,自石湖港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业务以来,晋江、石狮等泉州地区的进出港货物已大大增多,对地区经济的带动明显增强。有关专家分析,以“同船运输”业务开展为契机,当地港口经济可望得以显著推进:“同船运输”业务以低成本及航线充分利用的优势为企业的物流运输提供了灵活而极具竞争力的选择,必将吸引更多的企业将其进出口货运链进行重新安排,从而提高自身竞争力,当地的外贸运输业务也因此可获得进一步的跃升。“同船运输”业务对相关港口的内、外贸运输而言是一个整合和双赢的推动力,由于内贸运输的版图将吸引外贸航线的加入,业务量的新发展将使规模效益更为显著。“同船运输”业务的开展将对港口的整体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带动仓储、运输、物流、加工、贸易、金融、保险、代理、信息、口岸相关服务等关联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