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安洲港区开工 常州港码头将从2个增至10个
总面积3.06平方公里的录安洲港区将在今年开工,建成后常州港码头将由2个增加到10个,至2020年全部建成后,总吞吐量将达到2000万吨,常州港吞吐能力全面提升。今年,连接录安洲和港口陆域的夹江大桥接线将贯通,力争9月开工建设2个通用码头和2个石化码头。
●意义:
常州港作为一类开放口岸,拥有深水岸线,可打造深水开放口岸。港区与市区之间的大片土地资源,开发价值高,潜能大,是城市和港口共同发展的良好空间。港口的发展,将为航运交易、现代物流等提供服务。同时也将带动钢铁冶金产业、石化产业、电力产业、制造业、加工业等港口依托产业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港口建设规划形成常州港为主枢纽,与运河等其他内河一般港口形成港口群布局。常州港就可以北牵长江、南携运河,沿东西和南北两个轴线构成通畅的水运网络。常州也得以加快沿江开发,充分发挥一类口岸开放的优势,推动经济发展。
●现状:常州港圩塘港区现有通用码头和石化码头各1个,设计年吞吐量分别为185万吨(含集装箱3万标箱)和80万吨,共10个生产性泊位。另外圩塘港区还建有国电常州电厂专用煤码头1个,设计年吞吐量300万吨。
近年来,常州外向型经济高速发展,贸易量、货运量大幅度增长。常州正在努力建设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原材料及产成品“两头在外”,很大一部分要从常州港进出口。常州港自建成开港以来,生产经营快速发展,运作情况良好,吞吐量年均增长率达57.8%,特别是2001年、2003年呈现翻番的局面,2005年完成吞吐量510万吨,初步显现了常州港的物流集聚效应。根据预测,未来随着常州经济的快速发展,金属矿石、钢铁、化工原料、建材、机械设备、集装箱等货种将有较高的增长速度。
常州港已跨上快速发展的轨道,而圩塘港区吞吐量增长与泊位紧张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全力推进录安洲港区开发,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
●扩容:录安洲位于新北区春江镇,东西长4.6公里、南北最大宽1.3公里,总面积3.06平方公里,堤内面积2.6平方公里。录安洲北侧临近长江主航道,其约2公里东段岸线水流较为平顺,前沿水深16米,适宜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夹江江面宽约300-400米,可建千吨级的海轮和内河泊位。
去年10月《常州港港口总体规划》通过评审,录安洲港区北侧将规划建设8个万吨级深水泊位,靠泊能力为5万吨级。港区南侧规划建设21个千吨级夹江泊位,作为深水泊位的集疏运作业区。2010年,录安洲港区总吞吐量将达到1000万吨,可以满足需要。至2020年,录安洲港区全部建成后,总吞吐量将达到2000万吨。届时常州港将建成大、中、小泊位并举,多用途泊位与专业化泊位结合,功能齐全,集疏运畅通的现代化港口,真正成为常州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门户和区域综合物流中心,以适应常州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现代国际制造业基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