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市口岸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口岸工作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强化协调,扩大服务,加强管理,着力推进青岛口岸新一轮发展,着力加快大通关建设,着力提高口岸科技含量,着力创新口岸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口岸开放有新的拓展,口岸环境有新的改善,通关效率有新的提高,口岸载体功能有新的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有新的突破,全面构建和谐、文明、平安、高效的一流口岸,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做出新贡献,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一、创新口岸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口岸开放(一)充分发挥口岸优势,抓住国际资本输入机遇,进一步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扩大进出口和提高利用外资规模,推进大开放,服务大外贸,促进大物流,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其中外贸出口额增长15%;港口吞吐量增长11%,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5%。(二)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做好争取建立青岛港保税港区的各项工作。提前研究落实保税港区的查验配套设施建设和通关流程、监管模式,确保保税港区申报成功后口岸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三)扩大国际海运、空运开放,不断拓宽发展新空间。积极支持航运企业新辟海上国际集装箱航线,增加航班密度,吸引更多的航运公司参与青岛口岸的运营和竞争。积极改善条件培育客货班轮航线,以发展海上国际客货班轮为基础,依托口岸优势发展“邮轮经济”。争取开通1―2条欧美国际空中新航线,重点做好俄罗斯、澳大利亚新航线开通工作。坚持客货并举,大力拓展空港货运。全年空港出入境旅客增长11%以上。力争空港货邮量增长15%。(四)坚持规划先行,加强口岸规划建设和有序开放。紧紧围绕我市“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以前湾港区为主体,环胶州湾港口群为中心,鳌山湾港区、董家口港区为两翼的规划布局,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制定口岸相关查验设施建设意见,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与口岸查验配套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避免工程主体建设与查验设施建设相互脱节,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重点做好前湾港三期集装箱码头、招商局保税码头开放验收和启用工作,争取尽快开放。
(五)优化配置口岸资源,再造口岸新优势。对大炼油、海西湾大造船以及前湾港湾底、南岸等合资、独资建设码头等口岸开放新领域,要调整思路,整合资源,实行集约化配置,建设统一的公共查验配套设施,提升口岸功能,不断扩大口岸开放力度,达到“提速、减负、优质、增效”相统一。
(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改革查验设施投资体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对已开放港口口岸范围内新建外贸码头的查验设施建设,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规定的精神,因地制宜,妥善处理,力争走出一条查验设施建设多元化投入的新路子。(七)做好海港口岸水域开放范围的确认工作。根据海关总署、公安部、交通部、国家质检总局、总参谋部联合下发的《关于确认港口口岸开放范围意见》和省口岸办的统一部署,确保完成青岛海港口岸水域开放范围各项调查、论证和确认工作,为我市海港口岸扩大开放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以“大通关”为主线,大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
(八)改进通关方式,充分发挥青岛口岸的强辐射带动作用。在前湾港区,重点对集装箱船舶,全面推行“国际航行船舶在港零待时”;在全市试行“多点报关、口岸验放”的运作模式和“顺势监管”的现代物流监管模式;配合联动机制,建立完善“属地报检、口岸验放”的检验检疫管理模式;推行国际航行船舶“网上报检”的边检业务;建立和完善船舶载运危险品货物的管理系统;加强对外贸运输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口岸运行调度制度,协调有关部门培育开辟更多的集装箱专列,切实解决直通运输集疏运问题;大力吸引组织进出口集装箱从青岛口岸中转,扩大内陆与沿海口岸间直通和快速转关,提高青岛中转港和大口岸的地位。
(九)大力推进“大企业直通车”通关服务工作。完善企业诚信制度,继续推行风险管理,扩大企业直通车享受优惠政策的比重;着力推进优质农产品出口和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
(十)以“提速”为重点,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通关速度。老港区出口集装箱的通关速度比上年提高10%,控制在14个小时之内;空港IT及相关材料4小时通关比率,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90 %以上;前湾港实行新的通关模式后的平均通关时间,要明显加快,努力使口岸查验通关效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十一)以“降费”为重点,进一步降低企业通关成本。对前湾港区实行集装箱共同查验,减少箱柜重复搬倒,减轻企业负担;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口岸收费的规定,会同有关部门清理整顿口岸收费项目,坚决纠正违规收费行为。努力提高青岛口岸的综合竞争力。
(十二)认真履行管理职能,规范港航后勤服务秩序。重点是坚持依法行政,搞好口岸外轮供应的审批工作,探讨仓储、熏蒸有效管理方式,整顿和规范口岸服务秩序;加强对前湾港区国际海员落地管理,完善服务设施,改善口岸服务环境;创新口岸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努力使口岸秩序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提高口岸服务保障能力。
(十三)加快青岛口岸(黄岛)通关中心建设,争取年内投入运营;抓紧组织完成国际机场三期旅检厅查验流程设计;创造条件,逐步改善海港口岸旅检厅的通关环境;完善查验单位联合办公和“一站式”服务。
(十四)围绕2008年奥帆赛的举办,及早研究制定青岛口岸与国际接轨的通关工作流程,简化程序,规范服务,为奥帆赛提供全方位通关便利条件。确保今年克利伯05―06环球帆船赛青岛站比赛及奥帆赛第一次测试赛的顺利进行。
三、强化协作配合,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十五)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地方电子口岸现场会精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统一协调、指导青岛电子口岸建设,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协作密切,快速有序的工作机制,年内实现虚拟平台向实体平台的全面升级。
(十六)从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青岛电子口岸发展规划。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根据青岛电子口岸现状,从监管和企业的需求出发,积极探索电子口岸发展模式,尽快制定出符合我市口岸实际的电子口岸发展规划,确定分阶段工作目标,按计划,分步骤组织实施。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青岛电子口岸建设。
(十七)整合各方资源,完善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坚持和贯彻“统一认证、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的原则,优化、整合公共信息资源和现有各种网络资源,实现大通关核心流程及相关的物流商务服务信息整合到统一的公共平台上,为逐步实现两个百分之百打好基础。
(十八)以现有电子口岸信息平台为基础,协同组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运营机构,协调处理好各方利益关系,不断扩大、充实实用性技术和应用系统,进一步提高监管执法和企业进出口的整体效能。
四、充分发挥口岸带动作用,推动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十九)切实抓住保税物流园区封关运营的有利时机,扩大保税物流园区运作规模和服务功能,充分利用前湾港区现有资源,促进保税物流园区与前湾港区集装箱码头优势互补,形成联动,为青岛港前湾港区向保税港区转型创造有利条件。(二十)大力发展口岸物流,重点发展港口集装箱中转等业务,推进开发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空港物流园区的建设,发挥胶州铁路集装箱中转站作用,增强物流集散、中转等功能;发展以青岛为节点的中日韩区域物流,开拓东南亚、欧洲、北美等国际物流。五、建立协调通畅的口岸工作机制,切实提升口岸工作的整体水平(二十一)调整充实青岛口岸协调工作领导小组,重新修订领导小组职责范围和工作制度,加强对口岸工作的综合管理和宏观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口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发展青岛大口岸提供组织保障。
(二十二),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优化执法环境。切实加强口岸行风建设,完善相适应的执法监督检查机制,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监督,树立口岸执法服务的良好形象;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置口岸突发事件,保障口岸平安、畅通。
(二十三)创新服务方式,营造“宽松、和谐、包容”的服务氛围。协调组织各查验单位建立经常性的互通情况制度,密切工作联系,相互理解,协同动作,共同发展;建立大企业定期登门走访制度,现场办公,认真协调解决通关和服务环境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更好的为企业提供便利、高效、优质的服务;多层面、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口岸各单位之间协调,促进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和谐共进。
(二十四)加强口岸基础工作,提高口岸综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种联席会议制度和有效协调机制;加强口岸各单位、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应用,建立口岸数据库,加速口岸数据传输,完善口岸信息工作网络;切实加强口岸协会工作,充分发挥协会服务于政府、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大通关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抓好口岸业务知识培训,指导企业用足用好大通关政策;抓好口岸工作调研,重点围绕新形势下大通关、电子口岸建设、口岸功能扩展、“十一五”期间口岸资源整合等前瞻性课题做深入调研,摸清情况,理清思路,提出对策。
(二十五)建立查验单位工作激励机制。重点是对口岸查验单位一线工作人员试行加班“以奖代补”,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办法,增强口岸工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以建设“和谐口岸”为主题,提升口岸文明共建水平(二十六)要围绕构建和谐、文明、平安、高效的一流口岸,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口岸文明共建活动深入开展,努力优化口岸环境,争创一流口岸业绩,充分展示青岛口岸良好的精神风貌。(二十七)坚持以自建为基础、共建促自建、自建推共建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共同推进口岸文明共建向纵深发展。把活动重心放到口岸一线,黄岛、海港、空港三个文明共建片,要按照统一部署,开展不同特色、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共建活动,形成文明共建的合力。(二十八)落实共建责任,严格组织考评。按照《2006年度青岛口岸文明共建活动实施意见》提出的要求,建立健全文明共建责任制,加强组织督导和检查,层层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半年要进行自查和抽查,年终要进行检查总结和评比。(二十九)加强对文明共建活动的监督。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邀请社会各界对口岸文明共建进行监督,推进文明共建的发展。七、创建高绩效机关,保障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三十)以创建高绩效机关为目标,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切实加强处室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三十一)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党员干部教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以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多层面、多形式地搞好机关干部培训,进一步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务实创新能力、善于协调能力、高效行政能力。(三十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转变工作作风。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维护班子团结,增进班子凝聚力和创造力;坚持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集体讨论把关,避免个人专断和各自为政。坚持深入实际、搞好调研,加强指导和协调,及时有效化解各方面的矛盾;改正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领导科学水平、决策水平和领导能力。
(三十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奋力进取,干事创业。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层层落实目标责任,瞄准全国、全省、全市的先进目标,寻找差距,制定赶超方向和具体措施,争创先进的工作水平。
(三十四)求真务实,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力戒心浮气躁,防止急于求成,切忌形式主义和做表面文章;自觉服务于大局,服务于口岸查验单位,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口岸相关各方面,以服务求和谐、以服务求高效。
(三十五)实行机关工作流程再造,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环节,加快工作节奏,增强行政透明度;全面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理制等制度,完善行政效能督查和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项工作目标、责任、完成进度和工作情况的督察考核。(三十六)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搞好廉洁自律,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大力弘扬开拓进取、真抓实干的精神,与时俱进,奋发有为,团结创新,努力开创口岸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