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省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全省港口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快速增长,再创历史新高。
一、港口口岸建设进展良好,进出口货运量持续快速增长
2005年,广州、深圳、汕头、佛山、珠海、惠州、茂名、阳江等8市16个一类港口口岸新增码头泊位通过验收对外开放;全年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28114万吨,同比增长10.9%,从港口口岸进出口的货运量23683万吨,同比增长14.6%,约占全省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的84.2%;其中进口15124万吨,增长11.5%,出口8559万吨,增长20.4%,出口货运量增幅强劲,进口货运量明显大于出口。
二、港口集装箱进出口增长放缓,集装箱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2005年从港口口岸进出口的集装箱2095万标准箱,增长1.4%,占全省进出口集装箱的81.6%;其中进口1183万标箱,增长34.9%,出口912万标箱,减少20.5%。珠海港、湛江港进出口集装箱的跌幅分别达56.4%和14%。
三、各主要港口口岸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广州港、深圳港、珠海港、汕头港、湛江港五大主骨干口岸的进出口货运量和集装箱分别为19916.7万吨和1823.5万标箱,分别占全省港口口岸货运量的83.5%和87%;进出口货运量增幅20%以上的有深圳港、珠海港和湛江港;年进出口货运量超千万吨的港口有广州、深圳、湛江、东莞、茂名等;深圳港口岸的外贸集装箱吞吐量达1619万标箱,约占全省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的77%,在全国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排前十名的港口中,深圳港高居全国第二,全球第四,仅次于上海港,广州港排名全国第六、中山港排名第九。
四、港口客运口岸客运量略微增长
2005年,经全省港口客运口岸入出境的旅客645.4万人次,增长0.96%,约占全省口岸入出境旅客的2.8%,全年的港口客运量整体呈现在“非典”后触底反弹、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按航线经营的情况看,至香港国际机场航线的客流继续稳步增长,至香港市区航线总体客流量下滑;按口岸分布的情况看,除蛇口和福永码头升幅较大、珠海九洲港微升、中山港基本持平外,珠江东、中部和长途航线共11个客运口岸总体客流下跌,肇庆港甚至于2005年底停航,南海平洲港因严重亏本也将于近期停航。影响水路客运的主要因素是:国际油价高企、陆路运输竞争激烈、洪水及重雾天气时间过长等。
回顾2005年,广东港口口岸成绩显著。展望2006年,在排头兵实践活动带动之下,广东新一轮港口规划建设将加速向前,广东港口正处于高速发展的良好时期。2006年,随着广东外经贸的快速发展,水路外贸货物运输货源充足,广州南沙二期、湛江港7个码头泊位等对外开放,通关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广东水运外贸货运量将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的态势,但也存在国际航运市场运价指数大幅下降、运力增加以及世界集装箱班轮公司兼并重组将导致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格局发生改变等因素的影响,国际水路运输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