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宁波外贸2006年将面临四大不利因素
      
    今年宁波市对外贸易又一次实现了历史新跨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据宁波海关统计, 2005年1-11月宁波市对外贸易进出两旺,进出口贸易总额首次突破300亿美元,达30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9.6%。其中进口103.2亿美元,出口201.7亿美元,分别增长21.3%和34.3%,累计实现贸易顺差98.5亿美元。贸易总额在14个沿海开放城市位列第四(排名前3位分别是上海、广州和天津),增幅在超百亿美元城市中排名第一。2005年即将过去,面对2006年,宁波市的外贸发展又将面临怎样的环境?业内人士认为,潜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今后可能影响宁波外贸形势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贸易摩擦日趋突出,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目前我市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出口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但据商务部预测,中国已进入贸易摩擦多发期,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摩擦的形势日趋多样化,每7起反倾销案件中就有1起涉及中国,每年约有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两反一保)调查案件影响。目前,纺织品设限、欧盟“两项指令”等国际贸易磨擦加剧。据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该市“两反一保”案件总数24起,涉案企业290家,涉案总额4470万美元(不含欧盟、美国纺织品保障措施涉及金额);最近生效的WEEE指令涉及该市出口企业2000家左右,涉案金额更是高达15亿美元。如此严重的贸易摩擦问题将可能导致出口增长放缓,如何有效应对贸易摩擦将是宁波市企业发展面临的一大课题。此外,美国经济受制于巨额财政赤字、庞大的贸易逆差和生产能力过剩的结构矛盾;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则因德国消费不振和制造业下滑而蒙上了一层阴影,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将会减弱,对该市未来出口增长的贡献可能有所影响。
    生产要素紧缺,土地、能源、水资源、劳动力等问题成为制约宁波市未来经济发展的瓶颈。
    宁波是是工业型城市,但各种工业资源非常贫乏。电力短缺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今年夏天宁波市部分地区实行错峰用电的管理措施,随着天气转冷,电力供求矛盾将有可能再次影响到企业生产。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宁波市面临着土地和建设资金紧张的矛盾。宁波市工业建设用地总规模仍然偏少,征地审批更加严格,程序更加复杂,征地成本进一步提高。信贷资金供应总体趋于收紧,商业银行的信贷发放要求提高,且贷款利息有所增加。
    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的短缺。宁波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升级步伐较快,高级技工需求不断扩大。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体系不健全,制约高级技工的有效供给,影响企业正常经营和长远发展。
    土地、能源、劳动力等资源紧缺会对该市经济正常运行产生很大的制约作用。在目前国际市场资源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宁波市的经济想要持久快速地发展下去,必须充分挖掘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资源,特别是国际市场的资源,确保宁波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动力。
    出口商品的弱势限制出口进一步快速发展。
    “宁波制造”出口品牌逐渐增强,但宁波市各类产业内部生产能力总体水平比较低,处于产业链中的中低段,产业趋同性、产品雷同性、功能单一性问题比较突出,靠“低成本、低价格、规模经营”取得优势,占领市场。这种仅以价格优势和牺牲国内劳动者的福利为代价获得的快速增长,只会增加更多的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主义,造成出口贸易更大的障碍,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是很脆弱的。因此,提高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还应从提高产品附加值、品牌经营意识入手,增强出口商品的持续竞争力。
    缺乏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外贸人才队伍。
    宁波市外贸经济发达,但近几年注册报关员却相当紧缺,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所提供的服务水平更是良莠不齐。据海关统计,目前该市注册报关员总数有1052人,但在宁波海关注册的从事专业和代理报关的企业有67家,自理报关企业9037家,平均每8-9家企业才能摊上1位注册报关员。数量不足影响服务质量。据了解,目前许多从事外贸业务的企业中,由于不少报关人员不具备资质,诸如瞒报漏报、“飞单”、“跳单”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最终影响到企业进出口货物的通关效率和其在国际市场的声誉。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