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浙江果蔬出口稳步增长 扩大国际市场尚须突破四大瓶颈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果蔬产品生产国,与国际市场旺盛的需求相比,我国果蔬产品出口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据宁波海关统计,1至11月浙江省出口果蔬产品共计18.5万吨,贸易额1.8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0.7%和13.8%。其中食用水果出口额达1772万美元,增长70.5%,食用蔬菜出口额比去年增长了9.9%,达到1.7亿美元。
  产品主要销往日本、北美和欧盟。其中食用蔬菜主要销往日本、欧盟和美国,出口额为1.1亿美元、2377万美元和2189万美元,分别增长3.6%、15.4%和32.5%;食用水果主要销往加拿大、日本和美国,出口额为706.2万美元、558.4万美元和266.5万美元,分别增长59.8%、43%和3倍。产品平均单价为987.6美元/吨,比上年微涨2.9%。
  浙江省果蔬产品出口稳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国际市场需求旺盛,贸易环境良好。加入WTO以后,利用较好的贸易环境和国际市场的旺盛需求,我国果蔬产业加快了出口的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价格优势。果蔬产品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内蔬菜生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我国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蔬菜生产成本较低,国内菜价约为国际市场的1/5到1/8,这使我国蔬菜出口具有极强的价格竞争力。柑桔为浙江省第一大水果,1至11月共出口1.4万吨,占浙江省水果出口总量的56%。我国主要水果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价格,其中梨、柑桔的价格比国际市场低四到七成,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优势。
  运输优势。日本和韩国是浙江省蔬菜的主要消费国,因此对日韩蔬菜出口存在运输时间短、成本低的运输优势。
  尽管如此,与国际市场旺盛的需求相比,我国果蔬产品出口仍然存在着很大空间。据悉,目前我国每年出口水果100多万吨,不到总产量的2%,远低于10%的国际平均水平。据专家分析,按目前国际市场旺盛的需求,我国果蔬产品出口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但绿色壁垒、技术落后、贸易摩擦、恶性竞争四大瓶颈依然制约着果蔬产品扩大再出口。
  一是绿色壁垒,即农药残留和有害生物问题。由于事关食品安全问题,目前世界各国对此都十分敏感。但是,由于农民缺乏科学使用农药的知识,片面追求产量,造成我国果蔬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比较严重。
  二是技术落后。我国果蔬加工成套设备少,关键设备性能差、自动化程度低,高精度、快捷的检验设备缺乏,导致产品档次低、加工品占总产量的比重小、质量差,也使得专用化、规格化、标准化生产刚刚起步。果蔬外观和内在品质如糖度、矿物质、维生素、风味和营养成份含量,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水果的优质率仅占1/3,还有近15%的不合格。不少品种不适合加工,出汁率低,品味不佳,总产量中仅有5%能参与国际竞争。而且我国多数果蔬加工企业生产工艺缺乏规范和检测标准,产品的技术指标多为人工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果蔬加工企业规模和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
  三是贸易摩擦。由于我国果蔬产品的特点是量大价低,在给进口国消费者带来实惠的同时,很容易冲击当地的果蔬产业,而我国果蔬产品农残、有害生物等问题又给外方设置贸易壁垒以借口,因此几年来我国有关果蔬产品的贸易摩擦不断。
  四是企业之间,竞相压价获得订单,也对我国果蔬产品的出口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为此,专家建议,对中国的果蔬出口来说,首要的问题是拿到相关认证,减少贸易纠纷。如果要大规模地打进国际市场,我国果蔬产业必须在抓好质量、降低农残、提高技术、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发展与国际接轨的果蔬产品安全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原产地认证等。
  其次要注重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比如在出口产品价格方面,行业协会可主动出面协调其所在行业的产品价格,确定最低限价,从而避免企业间因竞相压价或不当的低价销售战略而引起进口国的反倾销诉讼。此外,行业协会还可以作为反倾销申诉中的提诉人,帮助企业反倾销应诉。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