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凭借区位优势及较强的工业制造基础和雄厚的科技研发能力,坚定不移地加速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对外贸易取得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即将过去的“十五”期间,江苏进出口实现跳跃式发展,连续突破了500亿美元、1000亿美元,今年进出口规模将超过2000亿美元。当前,江苏对外贸易已开始由总量扩张阶段进入到全面结构升级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出口品牌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为核心,努力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加快实现从“外贸大省”走向“外贸强省”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奋斗目标。
一、江苏出口品牌的发展历程
90年代以前,出口品牌处于萌芽阶段。江苏1974年开口岸以来,部分出口品牌商品,如白熊牌薄荷脑油、如皋萝卜条、海门朝天椒等在东南亚市场有一定知名度。但当时出口以初级加工品为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创汇为目的,有意识的出口品牌建设还没有开始。
90年代初,出口品牌进入探索阶段。随着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外贸体制改革深化,一批省级外贸企业多方位进军国际市场,创立出口品牌的意识不断增强。90年代中期,苏豪牌服装、友谊牌鞋、爱涛牌工艺品等开始在国际市场初露锋芒。期间,进出口经营资格逐步对生产企业放开,一批具有雄厚制造基础的生产企业进入对外贸易前沿,同时也把经过国内市场锤炼的品牌推向国际市场,春兰、熊猫、金城、小天鹅等品牌商品加入国际竞争行列。
90年代后期,出口品牌进入发展阶段。1998年,原外经贸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评选“重点扶持和发展的出口名牌”,极大地调动了江苏企业创立出口品牌的积极性。我省在“九五”期间组建和形成了十大外贸企业集团,均积极致力于出口品牌建设,苏豪国际集团以品牌壮大集团,舜天国际集团以集团塑造品牌,共同打造贸易公司的强势品牌。1999年,国家开始赋予民营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一批优秀的民营企业,如阳光、红豆、AB集团等,迅速崛起,成为江苏创出口品牌的生力军。
1998―2002年间,原外经贸部评选了118个出口名牌,江苏共获得16个出口名牌。根据形势发展需要,2004年商务部重新评选了190个2005―2006年度“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江苏有25家出口企业获此殊荣。
二、江苏“出口名牌”企业的创牌探索
江苏上榜商务部出口名牌的25家企业是内资出口企业的中坚力量,2004年合计出口额39亿美元,占全省内资企业出口的17%。调查表明,这些出口名牌企业以自主品牌出口比例接近20%,其中部分机电产品以自主品牌出口的比例约30%。江苏的出口名牌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已打下较好的资本、技术和管理基础,特别在品牌发展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更多企业走品牌之路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一)尝试品牌营销推动出口品牌发展
苏豪国际集团以品牌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美国、欧洲的5个主要城市设立营销子公司和分销中心,将“苏豪(SOHO)”品牌商品销售模式从向中间商出口转换为向终端零售商和服装生产商直接销售。通润机电集团在美国采取了品牌系列化的营销策略,除注册公司“TORIN”商标以外,针对不同产品市场细分品牌,注册了“BIG RED”和“BLACK JACK”品牌分别供应美国高档、中档工具市场,工具箱则专门注册了“STORAGE SYSTEM”。通润机电集团品牌营销策略在美国取得了成功,2004年自主品牌的销售收入达到2400万美元。阳光集团本着“发展中国毛纺事业 创出世界品牌”的经营理念,以科技推动品牌发展,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精毛纺面料研究的博士后站,现形成每天开发7-10个新产品的研究能力。“阳光”牌面料的品质与国际名牌不相上下,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市场享有较高声誉。
(二)积极“走出去”促进出口品牌成长
春兰集团大力发展海外经销网络,在拥有数千家区域经销商、代理商的基础上,将集团在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地的十大营业区域联成一片,积极拓展更大的国际市场。“春兰/星威”牌家电出口占集团出口额的30%,销往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原外经贸部以第001号证书批准的境外带料加工项目―金城哥伦比亚合资公司进入良性发展阶段,“金城”牌摩托车风靡南美市场。金城集团还在尼日利亚、美国、阿根廷等8个国家设立了“金城”品牌专卖店。以品牌为核心的“走出去”战略取得成效,“金城”牌摩托车及配件出口额已达到金城集团出口额的90%。
(三)探索“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之路
品牌企业理性地认识到品牌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代表,开始由贴牌生产(OEM)为主向自主设计生产(ODM)为主的有益探索。新科电子集团在为世界名牌贴牌加工的同时,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并在企业管理、产品创新、品牌塑造等方面不断积累经验。目前,该集团以自主品牌出口的DVD系列产品占集团出口的40%以上。小天鹅集团细分产品市场,研究发现东南亚市场对“小天鹅”品牌有一定认可感。在为国际名牌做好贴牌加工的同时,小天鹅集团把发展品牌的目光盯在东南亚市场,在东南亚等国加大品牌宣传、设立售后服务网络,确保“小天鹅”成功飞进东南亚市场。
三、江苏推进出口品牌的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出口品牌建设工作
省政府非常重视出口品牌工作,《江苏省名牌战略实施纲要(2005―2010年)》中专门写入了大力培育出口名牌的相关内容。省、市、县各级外经贸管理部门积极有效地采取措施,加强宣传和动员切实推进出口品牌建设工作。就品牌建设及发展规划,我厅专程往原外经贸部、商务部进行专题汇报,取得支持和指导,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水平。今年4月,我厅召开“江苏省出口品牌工作会议”,组织近100家具有一定品牌基础的企业到会,宣传创出口品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邀请了质监、工商、科技、海关、商检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到会共同探讨推进全省出口名牌发展的工作措施。外经贸政府网站上开辟了出口品牌的信息专栏,宣传申报出口品牌条件和相关扶持政策,直接网上回复企业的咨询,加强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互动。
(二)开展江苏省出口名牌评选工作
参照商务部做法,我厅开展了2005―2006年“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评选活动,目前,已评选出55家江苏省出口名牌企业(含荣获商务部出口名牌称号的25家企业)。对所有出口名牌将实行动态管理,每二年重新评价一次,以保证出口名牌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并将这些企业列为商务部出口名牌企业的重点备选名单。
通过推荐商务部出口名牌、评选江苏省出口名牌的工作开展,有重点、有步骤地全面推进出口品牌建设工作:重点培育商务部出口名牌,引导企业扩大自主品牌出口,在国际市场提升竞争力,争创国际名牌;开展评选江苏省出口名牌,推动企业做好品牌的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品牌的质量和水平,并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争创出口品牌的良好氛围。
(三)与省有关部门、中介机构共同关注品牌的成长
与质监、工商、科技、海关、商检等部门密切合作,了解全省品牌的发展情况,特别关注获得“中国名牌商品”、“中国驰名商标”、 “江苏省名牌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国家或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且出口额较大的商品品牌的成长。各级外经贸管理部门把这类企业列为出口品牌的重点培育对象,跟踪调查,促进企业加强出口品牌建设。加强与省进出口商会的工作联系,邀请商会参与江苏省出口名牌的评选和审核工作。从事专利、商标、认证等业务的中介机构也积极参与品牌建设,采取多种灵活方式,为企业发展出口品牌提供指导、促进、协调和服务。
(四)为出口品牌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
表彰荣获商务部、江苏省出口名牌企业,给予一次性资金奖励。支持出口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在各类开拓资金、发展基金、技改贴息资金中给予倾斜。与南京海关共同促进出口品牌企业申报海关AA、A级企业类别管理,提供通关便利。历届广交会江苏交易团都加强广交会助推作用,促进广交会优质资源进一步向品牌企业倾斜,大力推介品牌企业。广交会已成为江苏出口名牌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国际知名展览会、中国品牌展(欧洲展和美国展),给予部分摊位费补贴,加大对出口品牌的宣传和推介力度,加快品牌的成长壮大。
四、江苏全面推进出口品牌战略的思路
目前,更开放的市场格局、良好的政策环境、扎实的对外贸易基础都有利于江苏出口品牌发展,但出口品牌发展之路决非坦途,要树立信心,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推进出口品牌战略,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
(一)全面推进,争取出台江苏出口名牌发展规划
贯彻落实商务部等八部委出台的《关于扶持出口名牌发展的指导意见》,争取在省政府支持下,出台支持出口品牌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出口品牌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设立出口品牌发展基金,进一步完善对出口品牌的奖励办法。在财政、金融、贸易促进、知识产权保护、通关建设等方面上给予品牌企业各种便利和优惠待遇,激励企业塑造出口名牌。
国家出口名牌发展战略目标是“争取到2010年,有40%以上的出口企业拥有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20%,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自主知名品牌。”江苏要率先贯彻落实这一战略目标,在商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全力以赴推进出口品牌建设,争取到“十一五”期末培育出50家商务部出口名牌,100家江苏省出口名牌。
(二)以点带面,构建出口品牌培育机制
以培育商务部、江苏省出口名牌为着眼点,通过以点带面,发挥出口名牌企业的示范效应,构建全方位的出口品牌培育机制,把国际竞争转向以品牌为中心的差异化竞争,带动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促进自主创新。
实施出口品牌战略中,企业是主体、政府是推动者、中介机构是参与者,争取形成“三位一体”出口品牌建设的工作机制。加强与质检、工商、科技、海关、商检、金融及企业商协会等有关部门的工作联系,共同构架出口品牌建设的协调机制。调动各级外经贸管理部门推进品牌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出口品牌建设的组织机制。
(三)综合运用,加快实施出口品牌战略
以出口品牌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为核心,综合运用各项外贸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
一是把出口品牌战略和科技兴贸战略结合起来。鼓励出口品牌企业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逐步实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把出口品牌战略和“走出去”战略结合起来。引导具备条件的品牌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提高国际化经营能力,实现从产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再到品牌输出的转变,争取发展成为拥有国际名牌的跨国公司。
三是把出口品牌战略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结合起来。支持出口品牌企业在主销市场开展灵活的品牌营销,积极由OEM向ODM转变;在新兴市场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扩大自主品牌出口。
(四)优化环境,加大对出口名牌的保护力度
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对外贸易法》和有关知识产权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对各类进出口企业的引导和监督,推进企业依法经营,有效防止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进一步优化企业的经营环境。
促进企业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保护自主品牌的法律意识,努力把优秀品牌的竞争力转化可保护的核心竞争力。与有关部门加强合作,积极利用国际、国内的有关法律、法规保护出口名牌,维护名牌商标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为企业出口名牌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