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大省出现了缺水
2005年,两广遭遇50年来罕见大旱,江河和水库蓄水位普遍偏低,珠江三角洲地区遭受近20年来最严重海水咸潮倒灌,直接威胁广州、珠海、中山、东莞、江门等地区用水安全。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怀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这是珠江流域第一次大规模远程跨省区调水。
旱情尚未平息,6、7月汛期赶到。当时珠江流域持续高强度降雨,局部出现400年至100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西江流域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万人受灾。一夜间“旱洪急转”。
洪水来得急,去得快,还没有压住旱情,又将今夏洪水时人们对水量的“乐观”一扫而光。最新信息表明,11月中旬以来,两广持续干旱。
“珠江三角洲的水资源问题,已不是年际降雨量丰枯问题,而是经济迅速发展与水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再协调,单纯指望老天爷是不行的。”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岳中明对记者说。
珠江可能会变成“黄河”
不久前召开的珠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会议透露,2004年度珠江流域废污水排放总量182亿多吨,其中入河废污水量139亿多吨,珠江三角洲废污水排放量占总量的52%。
最新监测表明,珠江口近6000平方公里水域水体中的重金属、无机氮、石油类几乎100%超标,伶仃洋绝大部分海域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重污染水平,营养盐比例严重失衡。
如今,珠江上游已成为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地区之一,比如西南地区的“石漠化”现象日益加剧。
与此同时,水土流失导致输沙量剧增,河床淤积,水位抬升,河水泥沙含量高峰期有超赶黄河之势。
目前,珠江口已成为华南第一大、国内第二大污染型口岸。水利专家发出警告称,由于珠江水系绿色覆盖率降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严重衰退,如果再不加紧治理,将会真正变成第二条黄河。
四省区“同饮一江水”
在云南省马雄山麓珠江源头,广西、广东、贵州、云南四省区党政负责人曾经分别题词:“西水源源”“饮水思源”“同源共济”“源远流长”,这些题词言简意赅,已经表达了“同饮一江水”及共同保障珠江流域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