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石材生产大国:在原料和产量方面世界第一,在加工方面,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福建省盛产石材,出口量占全国石产品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据福州海关统计,前3季度福建省石产品出口537万吨,增长40.98%,价值9.35亿美元,增长23.48%。
前3季度,福建省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石产品518万吨,增长41.65%,占同期石产品出口总量的96.46%,价值8.03亿美元,增长21.6%。台湾、日本、韩国、德国、比利时是主要出口市场,分别对其出口石产品175万吨、162万吨、39万吨、26万吨、18万吨,分别增长94.17%、57.53%、-40.81%、12.57%、25.22%。主要出口低级花岗岩产品,其中,原状或粗加修整的花岗岩出口110万吨,增长3倍;简单加工的花岗岩碑石或建筑用石及其制品出口266万吨,增长1.71%。
福建省积极扶持石材产业,引导企业投资技改,引进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的石材加工设备,申请成立厦门石材生产出口基地等。这些措施促进了福建省石材加工业的发展,目前,福建省约有花岗岩石材开采企业1.2万户,石材加工企业超4000家,成为全国石材生产大省和最大出口基地。
据分析,福建省石产品出口形势良好,但应注意以下情况:
一、出口价格持续下跌。目前我国石材行业发展较快,已进入微利时代,中低档板材产品供过于求,产品同质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产者相互压价,造成了国内石材市场价格混乱,部分小企业为求生存,低价出口,造成无序竞争。2004年福建省石产品出口平均价格为193美元/吨,同比下降10.84%;2005年前3季度,福建省石产品出口平均价格为174美元/吨,同比再降12.57%。石产品出口市场广阔,但出口价格持续下跌,出口企业利润减少的同时,还面临遭遇反倾销的风险。
二、出口名牌产品少。尽管福建省石材行业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但名牌产品少。不少石材企业未把品牌发展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在经营过程中往往只重视产品价格、产品销售等方面,而忽视了品牌建设。
三、初级产品出口超9成。原状或粗加修整的花岗岩出口110万吨,比重占20.48%,出口平均价格6.25美元/吨;铺路用的碎石、圆石及燧石及碎粒出口119万吨,比重占22.16%,出口平均价格37.32美元/吨;简单加工的花岗岩碑石或建筑用石及其制品出口266万吨,比重占49.53%。以上初级产品合计出口495吨,比重占92.18%。
四、石材行业集中度不高。石材生产企业多为私营和家庭作坊式的小厂,上规模的企业集团较少。据统计,2004年福建省石材行业前4位企业销售收入集中度约为10.4%,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49户,年产值亿元以上的企业17户,分别占全省企业总数的1.2%和0.4%。出口方面,2005年前3季度,仅有6家企业出口值超千万美元,大部分企业出口值介于几十至几百万美元。
对此,建议福建石材行业整合生产能力,尝试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进行规模化投资和低成本扩张,朝“战略性实业化――工贸化结合”转型,建设世界石材工贸中心;同时,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规范出口经营行为,杜绝无序低价出口,促进石产品出口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