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聚碳酸酯进口价格大幅上涨 投资前景看好
      

聚碳酸酯(简称P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航空航天、光存储等诸多新技术生产领域。据海关统计,2005年1-10月,福建省进口聚碳酸酯13457吨,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9.26%,价值4659万美元,增长25.55%。

2005年1-10月,福建省聚碳酸酯进口主要特点:

一、加工贸易进口为主。加工贸易进口11004吨,下降10.27%,占进口总量的81.77%,价值3792万美元,增长34.57%,占进口总值的81.39%;一般贸易进口1785吨,下降40.56%,价值630万美元,增长2.01%。

二、主要从韩国、泰国、新加坡进口。分别从韩国、泰国、新加坡进口聚碳酸酯5126吨、1968吨、1947吨,增长-17.71%、13.23%、-20.11%;价值分别为1847万美元、682万美元、659万美元,增长28.07%、83.43%、28.62%。

三、进口平均价格上涨一半。平均价格为3462美元/吨,上涨55.53%,其中一般贸易进口平均价格3529美元/吨,加工贸易进口平均价格3445美元/吨。

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飙升,每桶高达60美元以上,推动了石油下游产品聚碳酸酯价格的大幅增长。聚碳酸酯是一种质好价贵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大量用于汽车、IT产品等领域。今年我省聚碳酸酯投量大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出口下降30.9%、汽车生产规模也有所放缓,加上每吨价格大幅上涨1236美元,这些抑制了聚碳酸酯的进口。

但从对全国情况分析看,我国聚碳酸酯主要消费领域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其中计算机和家用电器持续增长,该领域未来对聚碳酸酯需求的年均增长率约10%至12%;铁路、公路、机场及城市建设对中空阳光板需求强劲,预计需求的年均增长率为12%至15%;目前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光盘消费国,光盘对聚碳酸酯需求保持年均20%以上。未来国内聚碳酸酯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将是以聚碳酸酯为基材的复合材料,其中汽车产业将是主要拉动力。随着我省各项产业的调整发展,预计聚碳酸酯进口消费将随之增长。

我国自1965年实现聚碳酸酯工业化生产,目前国内只有上海中联化工厂、重庆长风化工厂等8家工厂建有生产装置,总年产能力约5000吨,实际年产量2000吨左右,装置规模小,生产技术较落后,产品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需求,虽然有部分大型合资企业于今年开始投产,但预计达到规模化生产至少要到2006年。国内聚碳酸酯市场供需严重失衡依赖进口弥补,进口量由2001年的26.6万吨迅速增加到2004年的69万吨。

国内聚碳酸酯市场供需严重失衡的现象短期内难以解决,供需矛盾较突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跨国公司在我国投资建设聚碳酸酯产业。目前,在我国投资聚碳酸酯生产的国际跨国公司主要有德国“拜耳”、日本“帝人”、美国“通用”3家大公司。我省化工产业基础相对薄弱,聚碳酸酯国内市场需求缺口大,投资前景看好,有关部门应加以可行性研究,根据实际,积极与聚碳酸酯国际跨国公司合作,引进投资生产,不断优化我省化工产业调整。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