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广东口岸集成电路出口增长
      
    今年以来,广东集成电路出口增长较快。据拱北海关最新统计,今年1至10月广东口岸出口集成电路39.9亿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2.4%,价值12.8亿美元,增长33.6%。

  但从整体水平看,我国集成电路技术水平与领先国家仍相差2到3代,落后国际水平6到8年。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四大制约瓶颈。

  设计能力弱。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即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射频电路和模拟电路设计方面比较薄弱,跟国际水平的差距较大,高端芯片大都为国外IC公司所垄断。国内制造和封装测试厂家只是在产业链下游为国外厂商代工。

  生产设备匮乏。由于集成电路设计需要昂贵的软硬件设备,而我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生产有关设备,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另外,我国企业在进口芯片生产设备时受到发达国家的限制,最先进的设备难以最早进入我国,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

  资金短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基本上处于“散、乱、小”的局面,企业迫于生存压力,往往低水平重复开发,更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前期研发,而且高昂的许可费用使得企业使用IP进行设计时资本投入风险增加,令企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尽管国家提供了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支持,但与集成电路企业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相比,规模及融资渠道仍然有限。据了解,一条8英寸的芯片生产线需要投入7亿美元左右,多数企业都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提升产能规模。

  自主创新能力差。由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少,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不多,核心技术尚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大量IC产品需要出口到海外进行再设计和加工,造成了国内生产的90%产品出口,而国内市场所需求的80%产品需要进口的局面。据了解,在集成电路领域,我国申请的专利数仅占世界的1.74%。

  针对集成电路发展的现状,业内人士建议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首先是加大关键技术领域的投入,政府部门要充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关键技术的研发,在保证产业投资总量的同时,必须确保必要的研发经费投入;其次,鼓励IC企业并购、重组,加快培育具有综合性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能带动产业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大企业;三是推动IC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依托IC产业基地,突出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群向集群化的方向发展;四是高度重视IC人才培养,除了必要的资金投入外,政府要出台各项倾斜政策,不断向关键技术领域输送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优秀人才。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