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运输企业发展到千余家
●前三季海关出口总值增长18.7%
本报南昌讯记者肖苏萍、刘小荣报道:在实施大开放主战略中,不沿海、不沿边的南昌市却把厦门、深圳、宁波三大港口“搬”到了家门口,实行全新的“海铁联运”和“无水港”机制,进一步拓展了对外开放新渠道,架通了通往国际市场的高速路。仅一年时间,全市涉外运输企业发展到千余家,2002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仅为9.09亿美元,2004年上升到16.59亿美元,今年前三个季度,海关出口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7%。
南昌市是惟一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区相毗邻的省会城市,随着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的加快,大批产业都往中部集聚。如何抢抓机遇,实现中部崛起的奋斗目标?南昌市并不满足于地缘优势,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挖掘新的发展潜力,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该市主动与沿海口岸城市厦门、深圳、宁波联系,建立“海铁联运”,开通“无水港”。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11月3日,南昌至深圳“海铁联运”正式开通,实行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的“五定”班列,运行速度快、到发时间固定、运输价格低等优势凸显。南昌至厦门“海铁联运”的内陆运输部分由南昌―厦门城际直达列车完成,手续简便,车次固定,与普通货运列车相比,运输价格降低20%到40%,更重要的是,厦门港拥有的60多条国际航线、与世界300多个港口有联系的港口优势直接延伸到了南昌市,半年来,南昌与厦门之间通过海铁联运发送标准箱685个。
实行“海铁联运”,直接受益的是涉外企业。南昌市有800余家出口型的纺织企业受口岸功能限制,严重制约了产业聚集及产品出口总量的攀升,自从把厦门、深圳、宁波三大港口“搬”到了家门口,产品进出口的一切手续都可以在南昌市一次性办结,今年1至9月,全市纺织品出口值一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幅。南昌市有了“无水港”,大大缩短了与国际市场的距离,提升了对外开放的水平,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在昌投资兴业。10月26日,法国家乐福等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同时落户红谷滩新区。据统计,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市新增外商直接投资项目141个,实际利用外资6.2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