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2月,沙蟹岭上三声炮响,宁波开发区首期开发区域通往宁波市区的江南公路动工,由此拉开了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1991年8月,省政府召开北仑港工业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确定了9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开发区实施,到1994年基本建成。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逐渐从为投资项目创造生产条件为主转向生产生活并举,注重生活环境的配套,相继建设了开发区中心医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公园、宾馆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近几年来,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更趋高品质、高档次。随着开发区面积从最初的3.9平方公里长到后来的29.6平方公里再到原北仑港工业区范围内布局较大资金技术密集型项目的地块,开发区的基础设施配套能力日趋加强。
开发区成立之初,只有一条进港公路和一条新大路,供水仅仅靠大 水厂,打电话还是用手摇的电话机……经过21年的建设,开发区已建成完善齐全的基础设施网络。特别是近几年,围绕项目引进进行配套时,做到设计规划、招商、建设同步进行,对项目的配套从过去的“三通一平”到现在的“七通一平”,特别是对引进的大项目,还根据项目建设需要提供全程配套服务。
从商务部最新下发的《关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4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情况的通报》上获悉,宁波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居国家级开发区第四位,其中基础设施“历年累计”一项得了满分。
开发区之所以能在建区以来保持持续发展的强劲势头,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期投入。尤其是近几年来,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投入更是大幅增加。1984年至2004年的20年间,开发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64亿元。投入的背后,是供水、供电、供热、排污等能力的不断提升。除依托北仑深水良港外,开发区内建有20世纪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北仑电厂,并建有开发区热电、宁波热电、明耀环保热电和石化专区、亚洲纸业自备热电厂;有日集中供水能力35万吨的现代化供水体系;还有日处理污水10万吨的全省一流的岩东污水处理厂;开发区累计投入25亿元,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城区道路网。如今,基础设施网络尤如条条充满生命活力的大动脉,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着充足的新鲜血液和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