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海事一条建议为大型企业引来“活水”
      

9月1日下午,上海长航国际海运公司的“长通海”轮顺利通过全长14公里的永联专用航道,靠泊到全国500强企业江苏永钢集团新建万吨级码头。这是该公司首座万吨级码头迎来的第一艘货轮,同时也标志着长江张家港段第二条专用航道的正式开通。该航道的开通有效解决了永钢集团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后,新增千万吨原辅材料和产品进出困难的窘迫局面,与原有运输方式相比每年还可节省运输费用约3亿元。

永钢集团负责人紧紧握着张家港海事局领导的手感激地说:“是你们海事的一条建议,为我们企业通江达海、内外驰骋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企业高速发展带来新难题

永钢集团是以生产经营建筑用钢材为主的全国500强企业,目前年生产能力近300万吨,销售收入超百亿元,是全国重要的建筑用钢材生产基地。为主动融入世界钢铁行业竞争的大舞台,永钢集团充分发挥工艺装备、规模经营和质量品牌的综合优势,投资10亿元建设百万吨炼钢项目,并于2003年7月份全面建成投产,企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高峰期。与此同时,货物吞吐量急剧增加,新增各类原辅材料和产品运输量突破千万吨。

而此前,该集团原辅材料及产品的进出口仅依靠与长江相连的六、七干河内的水运码头来完成。显然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需求。为降低企业生产的运输成本,永钢向张家港市委市政府递交了长江岸线审批报告,希望在深水贴岸的长江黄金水道建设万吨级码头。

面对永钢集团的申请,张家港市主管部门十分重视,专门召集张家港海事等相关单位的领导专家召开了论证会。然而,由于长江岸线紧张等原因,结果是:没有合适的岸线。

千万吨货物吞吐量如何解决进出?大发展给永钢带来了新的难题。

海事主动作为为企业解困境

正当永钢集团的决策层陷入困境时,张家港海事局王士明局长也正在为解决企业的这一难题而陷入沉思。他始终认为,作为水上安全监督管理的主管机关,决不能按部就班地仅仅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主动作为,服务企业,为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是海事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没有合适的长江岸线,或许可以采用江中过驳的方式。王士明局长心中一亮,但随即又推翻了这一设想。千万吨的吞吐量毕竟不是小数目,江中过驳还需解决过泊锚地、水上运输等问题,也很难满足需要。

经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王士明局长发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长江张家港段东面与常熟交界的通州沙中水道通航时,其下段流经张家港农场、东沙附近岸线水域,虽然目前该水道上段已关闭,但从其河势上分析,下段水域属“倒套型”,受潮汐的影响应该有一定的深水。

是不是能够局部通航和建造码头?王局长当即要求该局政务中心与有关测量单位取得联系,要求其对该段水域进行详细测量,并多次带领人员亲临现场踏勘,测量和踏勘的结果十分令人振奋,该段水域具备一定的深水条件,可以用来开通海轮深水航道和建造深水码头,若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解决永钢的运输问题,而且可以为张家港提供数公里的深水岸线,对促进张家港东片经济发展意义深远。张家港海事局立即将这一好消息通知永钢集团,并陪同永钢集团有关领导一起向张家港市政府作了汇报,并提出了开发该段水域岸线的设想和思路。

在张家港市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张家港海事局的联系协调下,先后十多次召开论证会,对航道设标、通航环境安全以及影响航道开通的常熟港过驳锚地调整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证。在各方的努力下,设标水深为10米的永联专用航道开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与此同时,永钢集团首座万吨级码头也同步开始建设。2005年5月20日,永钢码头竣工,8月16日永联航道顺利通过有关部门的验收。

两套措施力促新航道新码头管理规范化

当“长通海”轮到达永钢码头的同时,张家港海事局为方便船户,早已派出执法人员在码头等候,为他们现场办理签证手续。

据了解,针对新建码头管理薄弱,码头与海事处路途遥远等问题,张家港海事局从实际出发,拟定了两条对策。一是码头投运后克服人员紧张的矛盾派出人员到现场服务,为船户办理签证等相关手续。二是积极筹备,拟在该码头附近建立办事处和海巡艇基地,以进一步做好新航道和码头的日常管理。下一步,该局还将组织人员对永钢码头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促进码头安全监督管理的规范化。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