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有4000多公里的边境线。25个边境县中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部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较低层次,与内地的差距不断拉大。从1999年开始, 驻军围绕云南省委、省政府开展“兴边富民行动”的战略部署,积极投身基础设施建设、安居温饱、文化扶贫。5年来,各部队共投入30多万人次,出动车辆数万台次,支持边境沿线的11个国家级口岸、10个省级口岸、20多条边境公路及近百个边境通道和边民互市点的建设,并解决了200多个技术难题;边防团队还把数百公里的车行巡逻道和数百个村子“串”起来,使巡逻道成了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发财路、致富路。仅某军分区所属边防团车行巡逻道辐射的数十个村寨的万余边民,人均年增收就达百余元。为解决长期困扰边民的安居和温饱问题,驻中越、中老、中缅边防线的部队和人武部,普遍与地方政府建立了扶贫攻坚责任制。连以上单位都确立了重点帮扶对象,通过劳动力和资金及技术扶贫,帮助数万少数民族群众解决了温饱,并告别了茅草房、杈杈房,搬进了安居房。为提高边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边防部队和人武部通过开办“农民夜校”和“科普班”,教边民识字,给边民普法和传授农科知识,为近10万少数民族群众摘掉了文盲、法盲和科盲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