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上海海关保护外资企业知识产权营造良好投资“软”环境
      

2004年10月,上海海关和公安部门联手配合,查获了某公司出口美国的570箱假冒美国强生公司“stayfree”商标的卫生巾和250箱假冒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NIVEA”商标的面霜,并一举摧毁一个跨国制假、售假团伙,受到了权利人的高度称赞。2004年11月在沪召开的世界海关组织知识产权保护地区论坛也将此案誉为政府执法部门合作的典范。

近年来,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已成为有效制止假冒盗版货物流通、减少国际贸易摩擦、改善投资环境的重要行政手段。从2001年至今,上海海关共查获侵犯外资企业知识产权案件489起,涉及“PHILIPS(飞利浦)”、“LV(路易威登)”、“GILLETTE(吉列)”、“BENZ(奔驰)”、“BMW(宝马)”、“SONY(索尼)”、“BOSCH(博世)”等诸多国际著名商标,有力打击了假冒、盗版产品在进出境渠道的流通,维护了上海口岸公平竞争的外贸秩序和外资企业权利人的知识产权,为改善上海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上海海关自1994年起开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以来,十余载的实践,积累了从布控、查验、调查、到货物处置等一整套成功经验和做法。

上海海关把提高现场一线关员的知识产权意识作为查处侵权货物重要环节,积极组织知识产权权利人为现场关员介绍商标知识、真假商品辨别方法,并专门制定了简便易带的《上海口岸常见知识产权保护目录》下发现场关员。同时,上海海关还注重抓建章立制,规范监控、审单、查验、调查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并建立起一支涉及通关、监管、物流监控等业务类别近百名关员的知识产权联络人队伍,确保了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经过多年的培训,现场一线关员已从“要我查”转变为“我要查”,积极主动查处侵权产品。2004年4月,上海海关关员在对某公司申报出口的60辆标有“HONLING”字样的摩托车进行查验时发现了两个疑点:一是高档的皮质车座竟用材质低劣的标签来注明商标,二是发动机凹槽与商标标签尺寸不完全吻合,在摩托车这种长期户外使用的交通工具上竟采用容易脱落的粘纸式标签来标明商标。当查验关员撕去外标签后,“YAMAHA”商标跃然而出,经“YAMAHA”商标权利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确认该批摩托车为侵权货物。

上海海关在查处侵权货物时,还充分运用风险分析方法、高科技手段提高查处侵权案件的能力。一方面加强对侵权案件的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对重点企业、重点商品、出口目的国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风险布控,提高查获率。另一方面运用H986机检设备等高科技手段,加大查处力度。2004年7月,厦门某公司向上海海关申报出口一批塑料手套,该关经过风险分析对该批货物进行布控,在用H986对货物实施查验时,技检关员通过分析货物的图像,初步判断为鞋子,后经人工掏箱查验复核,共发现侵权的“NIKE”和“ADIDAS”运动鞋14 000余双。2004年以来,在上海海关查获的100多起涉及外资企业侵权案件中,通过风险管理而查获的侵权案件已近半数,有的放矢,大大提高了执法的效能。

上海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飞利浦、奔驰、通用、比克、欧司朗等公司纷纷送来锦旗或匾额,感谢上海海关对其知识产权的保护。强生公司国际副总裁吴人伟先生专门致信上海市市长韩正对海关等政府部门积极打击侵权行为、优化投资环境、增加企业投资信心的做法表示感谢,并决定把该公司亚太区消费品的研发中心设在上海。上海海关查获的侵犯“奔驰”商标案被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授予“2003―200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最佳案例奖”。在2005年初海关总署通过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会员公司对全国海关知识产权执法情况的问卷调查中,上海海关综合排名第一。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