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海关:税收突破17亿
截至12月16日,呼和浩特海关税收入库历史性突破17亿元,比2003年全年税收增加6.7亿元,增长64.42%,其中共征收关税0.72亿元,进口增值税16.39亿元,合计达17.1亿元。
近年来, 呼和浩特海关及隶属各海关立足业务实际,从提高服务水平,巩固现有税源,努力拓展新的税源增长点,完善业务制度,不断提高综合治税能力等方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税收征管机制。
以管理营造良好税收环境
呼和浩特海关始终把依法行政作为海关税收工作的生命线,树立向管理要税收的意识,不断完善涉税业务的相关工作规程,理顺业务流程,加强监督制约,做到征管到位、程序合法;加强审价、归类、减免税审批、税收监控等基础工作建设,成立了审价、归类、减免税三大关税技术工作小组,专门研究征管实践中带有普遍性的专业政策疑难问题;切实加强税单核注、核销和入库管理工作,避免结合部工作的脱节,确保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随着呼和浩特市重点项目服务协调领导小组的成立,呼和浩特海关在把关服务中不断推进呼和浩特市项目引进和招商引资工作驶入快车道。在呼市政府引进汉鼎集团的过程中,专人负责,全程服务,先后召开5次国家相关政策讲解会,并从多个角度为企业发展提出了政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以服务培育新的税收增长点
设于“鹿城”的包头海关是典型的内陆海关,进口货物全部为转关运输货物,且税源高度集中,神华、北奔、北重和中冶包钢4家主要税源企业的纳税额占到关区税款总额的90%以上。每年年初走访这些关区税源大户和潜在税源企业成了包头海关关领导的“必修课”,在送政策上门,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同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服务重点企业的具体举措。据了解,今年上半年,针对《行政许可法》颁布和关区企业在进出口环节的面临的实际情况,该关从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等方面,推出了服务企业9项措施;积极协调口岸海关,主动解决企业在通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采取规范企业行为、大力开展海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等措施,在增强企业守法自律意识、引导企业合法经营下功夫,积极探索建立与重点纳税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目前,已有11家企业被包头海关评为A类企业。包头海关还通过挖掘硬件设施潜力,不断提高其使用效率加强税收征管。针对保税库业务逐年增长、税源集中的实际,全面推行保税仓库实时监控管理模式,实现关区保税仓库联网管理,做到对企业的出入库审批网上即时办理,避免了企业人员的往返奔波,大大缩短了报批时间,更保证了国家税款的及时入库和应收尽收。
以效率为税收增长提速
二连海关位于素有欧亚大陆桥之称的二连口岸,近年来原油、铜精矿粉等大宗货物的进口量大幅增加。二连口岸采取了“集中报关”“凭保放行”的便捷通关模式,给货物大进大出提供了有利保障,对巩固和扩大税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进口原油当日可凭保放行,次日按每列原油总重量集中申报;出口石油焦等当日可凭分报关单及随附相关单证审核放行,每月两次进行集中报关,并有六家资信状况较好的进口企业或代理公司进口石油焦等货物享受到海关提供的“凭保放行”,即可以在进境当日凭公司申请的保证函进行实货验放,只要三日内核销保证函即可。这些措施减少了大宗货物在口岸的滞留时间,支持和扩大了出口,降低了企业费用负担。截至目前,二连海关税收达到15.44亿元,创建关以来的最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