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边防检查站隶属于浙江省公安边防总队,1979年建站,是全国一类海港边检站,目前承担宁波老港区、镇海港区及象山港区等三大港区的32个码头、23个执勤点、4个锚地的边防检查任务。2010年共办理出入境(港)船舶边防检查手续4097艘次,查验出入境(港)船员62321人次,办理各类证件9291份,查处各类口岸行政案件46起53人次,圆满完成了世博会边防安保任务。
宁波边检站地处宁波市区,距象山口岸最近的查验点达
一、象山口岸进一步开放与发展所具备的优势
象山口岸分别于1993年和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实行对外开放。目前共有二个锚地、一个码头和三个停泊点,其中石浦渔政码头和石浦锚地于1993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黄避岙礁门锚地1997年经浙江省政府批准辟为海水网箱养殖活鱼出口国轮外贸运输起运点。对外开放10多年来,口岸吞吐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口岸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独特的地域优势
象山地处浙东沿海,水上距离上海
(二)优越的港口资源
象山港是国内、国际少有的自然水深良港,水深浪小,潮流平稳,长年不冻不淤,平均水深有20米左右,最深处达40多米,深水岸线达30公里,多艘万吨以上巨轮可以不候潮水同时随进随出,岸线的腹地宽广,能建造多座1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适中的位置上能建20万吨级以上多座泊位,岸边陆域条件也非常优越,可供口岸开放腹地面积大;石浦港是历史古港,全国四大渔港之一,是国家级中心渔港,可泊万艘渔船,全境可建万吨级以上的泊位30座,其中10万吨以上的泊位10座,是全国一级群众渔港,其丰富的港口和水产资源闻名于国内外。
(三)临港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以来,象山口岸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发展,象山、宁海、奉化各县、市是全国重要的水产品加工基地,水产品加工业务早已进军国际市场,且潜力巨大。如象山县四度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其中国水产城是全国最大的水产市场、中转中心,辐射华东及至全国沿海。目前已在石浦组建了一个水产品加工园区,水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出现了利用海洋生物技术加工水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
(四)船舶修造业已成规模
宁波市十一五规划初步确立建立北仑船舶修造区、象山港船舶建造区、石浦港船舶修造区等三大产业集聚区象山港船舶建造区。象山三面环海,一路通陆,海岸线长
(五)口岸管理机构已较完备。
2002年以来,象山县相继设立了象山海关、象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宁波海事局象山海事处,这对象山口岸进一步发展和加强口岸管理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在口岸管理上,不仅自身拥有较完备的口岸管理机构,而且宁波各口岸查验部门加强口岸监管也十分便利,这为口岸实施有效监管创造了更加优越的环境。
二、象山口岸进一步开放与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是加强对台工作的需要
象山石浦港是国家第一批允许台轮避风、补给的重要港口,是国家对台工作的主要窗口,为了对台工作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台湾同胞,在象山石浦港设立了台胞接待站、台胞医院、台通饭店等部门,为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访友、考察、投资、旅游观光、台轮补给提供了方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石浦港也是国家批准的对台小额贸易口岸,发展对台小额贸易业务潜力很大。经国家批准可以经营对台小额贸易业务的企业已有3家。但由于象山还未正式升格为一类口岸,外籍船舶和台湾地区船舶不能直接进入石浦港,制约了对台小额贸易业务的开展,也影响了口岸的发展。目前,特别是部分水产品加工企业,要求台湾地区船舶直接进入石浦港装运水产品的呼声很高,也由于石浦港不是一类口岸而无法成行。因此,将象山港并入宁波一类口岸,这样不但能促进对台小额贸易业务的开展,也有利于以经济促政治,为促进两岸“三通”做准备,打基础,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是加快象山及周边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要
象山有着丰富的得天独厚的港口自然资源,条件优越。目前,在宁波港岸线缺乏的情况下,象山口岸作为宁波港的配套港实行全面进一步对外开放,这是宁波口岸发展的必然需要。象山港大桥的建造和沿海高速公路从象山跨越,将使口岸陆域货物辐射周边县、市及整个浙江和华东地区。近几年来,象山及周边县、市外向型经济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口岸开放水平和能力。如果加快口岸开放步伐,并入宁波一类口岸,这对象山和宁波市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是适应国际海洋渔业良好的发展机遇期的需要
加入WTO以后,以及国际渔业市场的变化,使象山口岸部分进出口国际海洋渔业业务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一是活水鱼近洋国际运销业务稳步发展。如象山从事活水鱼国际运销业务主要是宁波泰和渔业集团公司下属活水鱼运输船舶,在象山港装载活水鱼后从黄避岙锚地出境,运往韩国。活水鱼在韩国的价格短期内相对稳定,波动幅度小,风险相对较小,从近二年的情况看,韩国市场的活水鱼价格稳中有涨,活水鱼国际运销业务稳步发展。二是远洋捕捞业务重新起步。远洋捕捞业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和西南大西洋海域,近年来远洋捕捞业普遍发展较好。宁波太平洋远洋渔业有限公司等象山企业,采取挂靠宁波、舟山渔业公司的方法,已有四艘远洋捕捞船赴北太平洋,赴印尼开展捕渔作业。三是对台小额贸易业务正在恢复。对台小额贸易业务市场还是巨大的、资源还是丰富的,一些台州、舟山的企业正在象山(包括象山的渔船)开展这一业务,与之开展业务的台湾渔业企业有10多家,每年的渔货业务约有3000至4000万吨。因此,象山县通过积极努力正逐步恢复小额以对台贸易经营权。
三、象山口岸进一步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象山口岸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自象山口岸对外开放十几年以来,由于种种因素,口岸发展和开放进展缓慢。对外开放初期,象山与沿海的山东、福建、大连、浙江舟山、台州等各渔港发展水平基本同步,在许多方面具备独特优势,但目前,象山口岸的发展明显滞后,现有从事出入境(港)船舶运输业务的活水鱼国际运销、水产加工品国际运输等国际航行船舶总共只有8艘,而同处浙东的舟山在冰鲜鱼活水鱼国际运销、远洋捕捞渔等方面发展迅速,去年有136艘渔船投入远洋捕捞和鱿钓作业,全年总捕捞量为16.6万吨,创汇8694万美元。一进一退反映了象山口岸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冰鲜鱼国际运销萎缩。象山二类口岸从事冰鲜鱼国际运销业务的银创、飞翔两家公司七条运输船舶通过在洋地收购冰鲜鱼后,运往日本长崎、福冈等地进行销售的方式进行冰鲜鱼国际运销业务。最近几年,业务成本增大,冰鲜鱼船舶出入境次数逐年减少,截至目前已基本停运。远洋捕捞渔退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象山远洋捕捞渔业曾有几家开展远洋捕捞渔业的企业,规模较大,因种种原因近几年都已不存在,远洋捕捞渔业处于停止状态。
(二)分析以上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
象山的港口是军港。由于国防需要,象山处于对敌战争的前沿阵地,当地政府多次走访驻军,驻军的意见是:在目前的情况下,要实行一类口岸对外开放还有一定的难度。近两年,石浦水产品加工业要求外籍船舶进入石浦港,就因为石浦港不是一类口岸而无法成行。这无疑影响了象山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进一步开放综合费用大。进一步开放,综合费用较大,特别是港口开发建设费用大。自从象山港口岸开放以后,十几年来,政府对港口建设的投入相对较少,宁波市政府对象山港口的开放有所规划,但实际运作力度不大,港口开发建设长期滞后,象山港口岸线几乎是原貌依旧,象山港口依然是静悄悄地处在沉睡状态,由于港口发展的滞后,从一定意义上说,也制约着其口岸对外开放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企业发展存在一些主客观的不利因素。一是外贸运输水产品转港情况严重。转港的主要情况包括:部分远洋水产品运输船舶(中国籍)在舟山入境后,作为国内贸易开来象山港或开往舟山后办理出境手续;部分活水鱼国际运销船舶(中国籍)在舟山入境后作为国内贸易来象山,然后开往舟山办理出境手续;集装箱运输的水产品通过北仑口岸入境;新造出口船舶交易需要到北仑、大榭港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舟山口岸相关查验单位对运输船舶的要求相对较低,特别是宁波海事的安全检查较为严格,部分船舶通过转港即可实现顺利出入境;部分查验单位(边检和海事的安全检查)在象山没有相应的常驻机构,每个航次的出入境检查均需从宁波派员到象山查验。
四、将象山口岸打造成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的意见建议
通过对象山口岸现状和发展前景的认真调研、分析,港口开发和口岸开放是相互联系,如果说港口开发建设,不实行对外开放的话,港口也不可能繁荣,经济也不可能得到发展,开发建设也成为一句空话。因此,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为促进象山口岸的重新发展,象山必须要充分利用宝贵的自然资源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一类口岸实行对外开放,加强政府、查验单位、相关企业的联动,营造良好的口岸环境,大力发展国际海洋渔业经济十分关键。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快口岸开放步伐
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出路在港口,优势在港口,潜力在港口,希望也在港口。根据口岸的实际,象山独特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港口资源,正是口岸对外开放极有利的客观条件。从整个宁波港口大环境来看,象山口岸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港口开发和口岸开放的潜力十分巨大,前景十分广阔和美好。但是口岸开放,光凭主观愿望是不现实的,必须想方设法加快港口发展和进一步促进象山口岸开放。要把思想应统一到:开发港口,加快口岸开放步伐,才是经济发展的最好选择;港口繁荣,口岸开放,不仅对象山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有着重大的作用,而且对宁波市乃至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政府机关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牢牢把握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全力以赴促进口岸对外开放,通过各项政策吸引远洋渔业运输船舶在象山口岸入出境,促进口岸发展;应从市场培育、环境营造、政策推动、服务创新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促进港区联动,利用具备的自身优势,全面开拓海洋经济,发展有特色的临港产业带;应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出台各类扶助政策,不断推出优惠措施;应敦促、指导企业学习遵守相关法规,促使其依法符合相关条件;应加强和各口岸查验单位的联系、协调,努力创造条件,给各查验单位以最合理的查验环境,共同服务服从于口岸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二)完善港口岸线的功能规划,确定加快港口开发和口岸开放的基本思路
当前,应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大战略部署,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象山要发挥桥海资源优势,建设成为浙江省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发展战略,完善港口岸线的功能规划。其定位可以是:抓住机遇,接轨宁波港和大上海,努力成为宁波港集疏运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融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浙江一翼;成为象山县及周边地区工农业产品、临港工业区内企业原材料、产品进出口的对外海上通道;成为我国的中小型船舶修造船基地和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中心渔港。根据港口岸线的功能规划,象山港口开发和口岸开放的基本思路可确定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际出发、逐一开放。
对象山口岸开放作科学规划。按照国家规定,未纳入“十一五"国家口岸发展规划的港口,今后五年一律不予开放。为此,应从象山港口实际出发,口岸开放作科学规划,列入宁波市整个口岸开放规划之中,目前在宁波、象山政府和口岸查验单位的协调努力下,象山部分水域和码头已陆续开放,在此基础上需要不断整合有限资源,合理规划。
对口岸开放进行合理布局。在布局上,把象山港口建设、口岸开放纳入宁波港口岸开放大范围之中。北部的象山港沿岸港区以接轨宁波港和建设环境优美的海滨新城为中心,主要是对外商贸、环保型临海工业及大型修造船基地,布置集装箱和货运码头以及部分海景生态休闲别墅区岸线和配套游艇码头;南部的石浦港以国家级中心渔港、滨海旅游度假和船舶修造为中心,主要以渔货贸易、水产品出口、渔轮补给和中小型船舶修造基地以及游艇和货运码头为主。
从口岸实际出发,逐一实施开放。建设港口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根据目前经济状况,大投入建设港口也不太实际,只能分步建设,逐一开放,也可缓解了资金投入紧张的矛盾,最终实现多港联动,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与驻军部队、各查验单位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支持
加强与驻军部队联系和沟通。象山口岸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必须要得到驻地海军的同意、支持和配合。像青岛、大连、舟山也有驻地海军,他们同样实行口岸对外开放。因此,可以与东海舰队就象山口岸的开放进一步进行探讨,形成共识。
积极支持各查验单位的工作。各相关企业在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同时严格遵守各查验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照要求开展合法经营、诚信经营的前提下,主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查验单位的支持,及时将经营情况、发展情况及有关困难通报政府机构和查验部门,推动政府制订为企业服务的政策、措施,推进各查验部门提供优质服务;大力支持各查验单位、政府的方针政策、工作措施,配合查验单位落实工作要求,建立相应的安保、反偷渡等内部组织机构,按要求具备对外开放、符合查验工作开展的相应硬件设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等软件规定,推动口岸经济繁荣、健康发展。
(四)依托港口,发展临港产业带,造就象山港区域投资新态势
以象山港独特的港口区位优势,实现象山港国际中转港的目标。港口的兴旺和繁荣,主要是看一个口岸的货物中转能力如何,从地理位置看,象山港是介于上海、嘉兴乍浦、宁波和台州、温州、厦门港口之间,象山港的开放,作为中转港的条件完全具备,应把象山港建设成为石油、煤炭、矿石、建材、粮食等货物的中转基地,通过口岸开放实现象山港国际中转港的宏伟构想。
发展临港工业。象山港大桥的建造,高速公路的横港跨越,依托港口、发展临港工业条件就显得更加成熟,把建设开放象山港口与发展临港工业捆在一起开发,这无疑是发展象山综合经济的上上之策。如以已经在建的电力、汽车工业等为基础,扩大招商引资、吸取外商投资,逐步地把象山港区域建设成既具有仓储、又具有进出口加工和国际转口贸易,水上运输、船舶修造(特别是外籍船舶修造)、物流集散、宾馆旅游、银行保险、邮电电讯等的大港区,造就象山港区域投资新态势。
以扩大开放带动旅游产业发展。外籍船舶能进象山同样对旅游业也是一个很好的福音,可以吸引外国游客进入石浦口岸直接来象山旅游观光,这样就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提高了旅游业的品位。
(五)各口岸查验单位应予以全面支持
作为口岸查验单位,必须正确履行各自职责,遵守法律法规规定,求真务实,积极作为,加强联系协作,共同为企业服务,为口岸服务,采取有效措施支持象山口岸的进一步开放与发展:
大力支持象山口岸的对外开放。象山口岸要全面发展,关键是口岸的对外开放。只有口岸开放了,一些实际问题就容易解决,必须全力支持象山口岸进一步扩大开放工作,大力支持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大力支持相关外贸产业的发展,在做好把关和服务的基础上积极为地方出谋划策,简化手续,深化服务,开辟各类绿色通道,共同探寻适宜象山口岸最快、最佳的通关方式,保障和服务宁波海洋经济建设。
全力支持口岸相关外贸产业的发展。加强与当地政府、企业的沟通,及时通报查验工作情况信息,为政府制订政策、规划提供有效帮助,为企业提高效益不断发展提供保障。当前,远洋水产品运输、远洋捕捞、对台小额贸易都在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对于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如水产加工园区、对台小额贸易、远洋捕捞等,应作为各查验单位下一步管理、查验工作中支持和扶持的重点,要积极支持、积极扶植,帮助相关企业迅速成长,不断发展;对于经营难度较大的产业,在继续支持其发展的同时,为其转行或另行发展出谋划策。
营造宽松的口岸环境。各国家查验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大局意识,把改进管理方法、提高服务质量放在首位,充分认识到口岸开放和港口建设对提高浙江海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关系,在严密口岸管理,实现内紧外松、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转变执勤执法方式,通过运用现代管理、信息化和高科技手段,不断要求把管理、服务的关口前移,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为企业和海洋经济建设提供最好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口岸治安环境和投资环境。如宁波边防检查机关应积极探索管理措施,推出“零等待”和“多点验放”的套餐服务;探索诚信管理新路子,推出星级管理,对一些信誉好的企业,给予相应的便利措施,营造最佳的口岸通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