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搭建物流平台 承接产业转移――关于进一步加快池州港口岸发展的几点思考
池州口岸办       

港口经济是开放式经济的“起点和平台”,是撬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杠杆。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建设新兴港口城市已经成为各地发展临港经济的共同选择。池州依江近海,岸线资源丰饶,充分发挥港口功能,集聚能量发展临港经济,从而带动地方经济全面发展,是当务之急。目前,池州在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岸线资源,积极发展港口经济工作上有了一定突破,但与新时期新阶段科学跨越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加快发展。本文总结借鉴发达地区发展临港经济的经验,结合池州实际,提出池州依托岸线资源发展港口经济的几点思考,谨供参考。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加快港口发展深化以港兴市战略的重大意义

(一)加快港口发展是实现池州市城市发展定位的基本要求。加快港口发展是池州市实施工业强市、商贸活市战略的迫切需要。坚持“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提高港口的等级和水平,加快港口的发展,就是加快池州城市的发展。池州作为皖江东向通道的重要门户通江达海的桥头堡,作为皖南赣北腹地出海口岸,区位交通优势非常明显。突出这种比较优势,加快港口发展,不断提升港口的服务功能,增强其辐射力和带动作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加快港口发展是实现池州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内外发展实践表明,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带动腹地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具有较大的乘数效应。港口是池州最大的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提升港口的功能和作用,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增强池州吸引国内外资金的能力;有利于发展第三产业及相关产业、带动就业;有利于发展临港工业,尽快形成皖南赣北的现代物流中心、非金属材料制造业基地;有利于推动池州城市化进程,增强辐射力和带动力;有利于池州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加快港口发展是池州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的迫切需要。港口作为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已成为配置资源、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力量。现代化港口也为本地区参与全球竞争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通道,使各种资源运输成本降低,同时还可降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交易成本,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本区域的竞争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特别是池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和香港远航集团落户后,池州港具备了实现大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极为有利的外部条件。当前,我国航运、港口和现代物流发展很快,长江各港口之间,邻近各城市之间竞争不断加剧,形势逼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加快港口发展步伐。

    二、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指导原则

()坚持规划先行。 按照一流的规划理念和工作标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维护港口规划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围绕临港经济建设目标,抓紧制定重点产业规划和政策扶持措施,明确产业依托和产业布局、企业布点和品牌发展战略、实施途径与政策措施,重点培育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和产品;坚持深水深用,规范有序,科学开发,有效利用,严格岸线审批管理,强化岸线资源保护,避免港口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

()坚持港口优先。大力发展临港配套服务业,围绕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等为港口配套的服务业,为临港工业升级提供支撑。在港口用地及铁路、公路、电力、给排水等与港口密切相关的基础配套设施规划、建设中,要与港口发展相适应、相衔接。促进临港工业和临港服务业相互结合,形成组合优势,实现产业互动,共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资源整合。按照港口总体规划,对全市港口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突出江口港区中心地位,使港区之间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竞争有序,提高港口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增强对外竞争的整体优势。

()坚持开放带动。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扩大开放,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提高港口的国际化水平。加强与大货主、大船务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合作,增强港口的区域竞争力。

()坚持市场化运作。广开融资渠道,鼓励多种形式的兼并重组,形成多元化投资主体,增强港口发展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实施腹地战略,以资本为纽带,广结战略联盟,把解决港口建设资金与开拓新的货源市场紧密联结在一起,争取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开发稳定货源。

三、关于池州发展临港经济的战略定位和港口发展功能定位

发展战略定位:依托岸线资源优势,发挥港口辐射带动功能,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整合各类资源要素,大力发展临港工业、商贸业和物流业,努力把池州市沿江区域打造成为重要的临港工业集聚中心、功能完善的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富有特色的国际化生态旅游区和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港口城市。

 港口功能定位:按照“以港兴市”发展战略的要求,池州港口发展定位为:背靠皖东南、辐射赣东北、连接长三角、水铁联运、通江达海,以非金属矿散货和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港。

四、关于加快港口发展的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港口跨越发展。港口是池州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后劲所在、希望所在。池州港口岸线资源丰富,建设深水良港条件优越。作为安徽省沿江最大的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之一,池州港口是池州市加快实现工业化和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依托和战略支点。全市上下要形成支持港口建设就是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加快港口发展就是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和共识。要强势宣传,全面提升港口的知名度,把港口的优势转化为招商引资的竞争优势,启动池州经济加速发展的引擎,提高池州作为港口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港口发展规划。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科学合理、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调整《池州港新港区规划》。坚持科学的态度做好池州港规划修编论证工作,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港口的新需求进行重新修编,并编制完善分港区控制性详规和各项专项规划,保持适度超前,为港口发展作好指导。坚持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做好港口定位、岸线利用、临港工业区规划的论证工作,务求成果更加科学、更切合实际、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使规划为今后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保障。港口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组团布局规划等规划相协调,围绕港口谋划发展,从满足港口发展的需要出发,在港口规划岸线内预留出充分的水域、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港口的带动作用和放大效应。

()进一步控制港口岸线资源。要严格执行港口岸线管理规定和审批程序,严格岸线审批。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的原则搞好岸线的使用管理,确保港口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布局。避免低层次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鼓励、保护有序竞争,形成合力,提升深水岸线的再利用效能,提高存量岸线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港口岸线资源最大效应,推动港口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现有的小码头进行全面清理。对现有岸线资源再进行调查,摸清家底,搞好规划,储备好项目,为迎接池州港大发展做好准备。

 ()进一步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港口基础设施是港口生存和发展的依赖,同时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港口基础设施能力和等级的大小,决定着可能形成的港口空间范围。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新港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建设,确保2009年按期完工;抓紧开展三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规划和建设好高速公路和铁路进港专用线进港连接线,尽快形成完善的水陆交通枢纽,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加快进港铁路建设,尽快形成铁水联运能力,使港口与经济腹地的联系更加方便和快捷。加快改造进港公路,增强通行能力。

 ()进一步加大港口发展政策扶持。一是积极争取港口保税政策,全力争取池州港成为国家一类水运开放口岸,争取在港口设立公共保税仓库,设立区港合一的保税物流中心。二是在交通方面,开通集装箱运输专用通道,对从江西和黄山方向高速路进出池州港集装箱码头的集装箱运输车辆指定道路运输专线;对集装箱运输车实行分类别收取路桥通行费;对新建或外籍转入池州市入籍的集装箱船舶,并在池州港从事集装箱班轮运输的船舶给予政策优惠:一定期间对其应缴纳的船舶港务费、船舶检验费实行包干。三是财政补贴扶持政策方面,对船公司新开、增开班轮航行一年以上的,由市财政给予奖励;新引进大宗货种在池州港装箱下水的,超过一定业务量的企业由市财政给予奖励;对在池州成立的货代公司,每年代理从池州港进出集装箱达到一定数量的给予奖励;对在池州港进出的集装箱达到一定量以上的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奖励。四是在海关通关便捷政策方面,要实行24小时预约通关制;对单证齐全、符合海关监管规定的货物通关,当日快捷放行;对单证不齐全的,实行一次告知、二次手续齐全即快捷办结;对企业货物通关时无法提供一般监管证件(许可证件除外)的,可凭主管部门出具的书面证明先行快捷放行货物,允许企业后补相关监管证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先货后税”(即:先放货后缴税)便捷通关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异地纳税企业实施“网上支付”;实施“属地申报、口岸验放”便捷通关模式;对重点企业实施“江上申报、抵港验放”便捷通关模式。五是在税收扶持政策方面,经国家明确的试点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运输企业的运费、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公路、长江内河联合运输业务,运输单位以收取的全部价款向付款人开具货运发票,合作运输单位以向运输单位收取的全部价款向该运输单位开具货运发票,运输单位应以合作运输单位向其开具的货运发票作为差额缴纳营业税的扣除凭证。

    ()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实现港口与城市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临港工业是临港产业的核心和纽带,临港产业的定位应是大运量、大吞吐量、大型化、适箱化的项目。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发展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积极发展配套产业的关联产品,拉长产业链,提升整体产业经济的层次和规模。要抓住承接产业转移、沿海企业西迁的机遇,发展一批与港口密切相关的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港口经济,建设临港产业区,进一步密切城市与港口的关系,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港口科学发展。成立池州市港口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指导港口规划、岸线审批工作,决策港口规划实施过程中涉及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协调解决港口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依据《港口法》的规定,遵循港口发展规律,借鉴沿江沿海城市模式,实行“一市一港一政”,做大做强公用港口。积极探索,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通过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整合池州港资源,形成规模效应,适时组建池州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对外统一以“池州港”宣传。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