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前2个月福建省彩电出口25.3万台,价值7454.3万美元,分别下降34.9%和6.9%,其中对欧美各主要市场出口全线下挫,对美国、欧盟分别出口11万台、3.9万台,分别下降18.3%和28.6%,上述2个市场出口量合计占同期出口总量的58.9%;此外,对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也出现大幅下降,其中对拉丁美洲、非洲分别出口2.7万台、1.5万台,分别下降30.7%和67.2%。出口品种方面,占主导地位的LCD彩电出口21万台,下降7.3%,占同期出口总量的83%;传统的CRT彩电(阴极射线显像管彩电)出口大幅萎缩,前2个月共出口3.2万台,大幅下降77.8%;与此同时,等离子彩电出口大幅增长,出口量达1.1万台,增长83.9%。
据业内人士分析,福建省彩电出口萎缩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受全球电视平板化浪潮的冲击,传统CRT彩电市场大幅缩水;二是我国平板电视出口遭遇国外的技术壁垒,如美国ATSC制式影响、欧盟的RoHS以及反倾销等;三是台湾地区液晶显示器厂商代工量大幅增加,对大陆彩电企业的平板代工业务构成一定冲击。
目前彩电出口中还有三大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国外平板电视节能标准将成新贸易壁垒。随着环保节能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一些发达国家正酝酿提高平板电视的节能要求。据悉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出台新的电视机能耗标准,适用于液晶和等离子显示屏,并将移动影像也包含在新的测试标准里。澳大利亚正在建立适用于平板电视的最低能效标准和节能等级评定制度。在目前国内平板电视能耗标准缺失的情况下,一旦IEC等世界性组织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出台上述标准,必将大幅提高我国彩电的准入门槛。
二是国内彩电企业面临大量代工企业的低价竞争。目前国内知名彩电企业液晶电视的出口不但遭遇台湾液晶显示器厂商代工量大幅增加的竞争,而且正在遭遇国内DVD行业非正规军的强烈冲击。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的统计,在液晶电视出口大军中的内地小企业,有一大批是原来做DVD组装加工的企业,在DVD行业低迷后,转向做液晶电视的组装加工。液晶电视的出口要避免重蹈DVD的覆辙。
三是国外有关电子设备环保指令性法规增多。在国际上,对电子电器产品实施回收已是大势所趋,欧盟早在2005年8月13日起实施的 “WEEE”(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外,今年2月起美国也向WTO/TBT委员会通报了四项有关电视机、计算机设备回收的技术法规,对进入美国佛蒙特州、密苏里州、弗吉尼亚州等地区的电视机和计算机设备实施回收或注册计划,制造商必须每年向当地管理部门提交回收报告,违反者将受到罚款。此法规虽尚处评议阶段但极可能于明年7月1日生效,相关企业初始年度因此须增加注册费5000美元,此后每年还须增加注册费2500美元和可变回收费(比如CRT显示设备成本将增加10-30%)。
为此建议:
一是尽快完善和升级彩色电视机节能国家标准,推动平板电视的节能技术,鼓励平板电视制造企业研发、生产和销售节能型的新型显示产品,增强突破贸易壁垒的能力;二是应当建立生产准入制度,提高行业生产门槛,遏制不正当竞争,规范出口秩序;三是彩电企业应针对不同的海外市场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在发达市场主抓LCD电视和数字电视,而在发展中市场主抓CRT电视和模拟电视。四是提前电视设备出口企业宣贯美国新法规,注意做好回收计划和回收报告材料,避免受到处罚,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