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经台州检验检疫局备案的出境非食用性植物产品生产、存放厂家近1000家,主要产品为木制圣诞装饰品、木制家具(大部分为人造纤维板为原料)、木制庭园装饰品、木彩鸭、木鸟等木雕刻产品和木制工艺礼品等。木制饰品主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木制家具主要出口到中东国家。年批次超过100批的企业为100家左右。企业生产规模、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差别很大,规模大的企业年批次近500批,年出口货值1000万美元以上,规模小的企业年批次为几批,出口货值仅几万人民币。2007年共检疫出境竹木草制工艺品46,964批次、货值7.37亿美元,批次比去年同期下降3.2%,货值比去年同期上升7.4%,检疫不合格产品30批,比去年上升42.9%。2007年出口的产品中,有3批产品被国外通报和召回,原因是出企业把木制玩具虚报成木制饰品出口,逃避了玩具的检验监管。
一、现状
(一)检验检疫监管情况。2007年,台州检验检疫局按照《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管理办法》(国家局第45号令)文件要求,加强对出境竹木草制品及其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督管理。现有一类企业19家,已列入电子监管模式企业54家,其中出口木家具企业24家,出口其他木制品企业30家,对其它竹木草制品企业实施审单放行和抽查查验的监管模式。自去年8月底对木制品实行专项整治以来,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对进出口人造板及其制品增加有害物质检测的通知》和《关于对进出口木制品有毒有害物质实施检测的补充通知》和浙江局《关于重申加强对出境木制品检验检疫监管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开始对木制品进行检验监管,做好有毒有害物质抽样,进一步加强对出境竹木草制品的检验检疫监管,严防企业企图把玩具虚报成木制品而逃避检验出境。
1、推行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加快通关速度。根据产品的工艺过程、处理技术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出货数量,结合综合评估考核,对不同企业采取分级分类动态管理,实施过程监控与产品检验检疫相结合。同时,在加强把关指导、扶持帮助、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建立良好企业名单、企业黑名单通报制度,对管理规范、诚信度高、产品自控能力强的木制品生产企业实施出口电子监管,以加快通关速度,减轻企业负担,不断完善检验检疫模式。
2、开展厂检员培训,增强企业的质量自控能力。采取分批分地域对企业厂检员进行植检法律法规、植物检疫和除害处理等知识培训,对老厂检员进行有重点培训,对新增厂检员进行全面培训并组织考试。通过培训,有效保证了检验检疫法律法规在各厂的贯彻落实,使每位厂检员都能运用相关的植物检疫和除害处理知识进行病虫害消杀灭处理,并按要求协助检验检疫局对本单位出境货物实施逐批检疫,客观准确地填写《出境植物产品厂检结果单》。
3、强化日常监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在日常检验检疫中,注重加强对有关出口企业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增强企业学法懂法守法的思想意识,并对企业厂检员的工作进行日常检查监督。对于新申报企业,重点指导建立熏蒸库和相应的管理制度,促使其在软硬件两个方面达到要求。对新办企业的第一次出货和高风险的产品,坚持现场查验。此外,注重加强对熏蒸过程的监管和熏蒸效果的验证,不断完善除害处理监管模式,确保监管到位和处理的有效、安全。
4、加大出境木制品有毒有害物质抽样比例,严控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产品出境。加强对出口与食品直接接触的木制餐厨具加强了安全卫生项目(二氧化硫、致病菌等指标)抽样检测工作,对木制品按不少于报检批10%的比例进行有毒有害物质抽样检测,及时判处不合格产品,不准其出境。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多数企业在重视发展业务、扩大规模的同时,思想上比较重视检疫工作,加强了对生产车间、加工车间、仓储的环境卫生管理,加大了对烘干、蒸煮等除害处理设施的投入力度,有效降低了产品风险,尤其是经过木制品专项整治后,企业产品质量意识有明显增强,确保了出境产品在国外的顺利通关。同时,出境竹木草制品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产品中携带有检疫性昆虫。共截获27批木制工艺品中的植物性原辅料带虫,如竹、藤、柳、草、棕榈丝等,主要害虫为球果花蝇、螨类、书虱。
二是产品发霉。共查获3批木制工艺品发霉,主要原因是原料处理时烘干不充分,或因环境湿度大引起产品返潮;有的是半成品浸泡涂料后晾干不充分,引起外干内湿而发霉。
三是产品携带有活力的种子。个别企业对购买的绿豆、赤豆等种子辅料未作高温烘干等处理就直接使用,种子还有发芽能力,存在挪作种子用的嫌疑,且未经烘干或熏蒸处理的豆类易滋生四纹豆象等三类检疫性害虫。
四是使用涂层不达标。2007年抽样检测木制品涂层937批,39批不合格。从抽检结果来分析,不合格的涂层主要是油墨和黑板漆,原因是总铅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