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我市外经贸及口岸工作成效明显――李建春主任在重庆市外经贸暨口岸工作会议上报告摘要之一
商务部
在2月19日全市外经贸暨口岸工作会议上,市外经贸委主任李建春代表市外经贸委作了“统筹城乡开放又好又快发展 全面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工作报告。为使本刊广大读者更好地把握当前开放型经济的形势,切实抓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开放型经济工作,本刊将摘登报告的主要内容,供读者学习参考。
过去五年,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外经贸发展观,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发展开放型经济,积极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努力建设内陆一流口岸,全市开放型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07年进出口总额突破70亿美元,达到74.4亿美元,比2002年的17.9亿美元翻了两番,比预期目标超过50.3%。机电产品出口占65.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23.7%,分别比2002年提高12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
国际服务贸易实现新突破。2007年服务贸易进出口11.37亿美元,比2002年的1.43亿美元翻了三番。信息外包、流程外包、文化出口等新型服务贸易开始起步。
吸收外资跃上新台阶。2007年实际到位外资跃上10亿美元新台阶,达到10.9亿美元,比预期目标超过55%,五年年均增长31%,93家500强企业设立82家企业和47个分支机构,项目平均投资额比2002年提高113%。
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全面翻番。2007年对外工程和劳务营业额2.06亿美元,比2002年翻一番;对外投资7.14亿美元,翻了六番;在外劳务1.3万人,翻了一番;接受国际援助2316万美元,五年累计超过1亿美元。
口岸经济全面提速。2007年国际集装箱运输24.2万标箱,国际水运461.4万吨,国际空运9287吨,国际邮件260万件,分别比2002年增长246%、1320%、241%和42%;开通8条国际航线,国际旅客数达27万人次。
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2007年蚕茧生产56万担,完成蚕桑结构调整。蚕农养蚕人均收入342元/人,工业总产值14.3亿元,丝绸出口4849万美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362%,174%和121%。
过去五年,我们完成了新世纪重要机遇期的开篇之作,实现了扩大开放的“两个力争”目标,外贸依存度达到13.24%,提高6.24个百分点,外资参与度达到2.49%,提高0.15个百分点。过去五年,我们继往开来,履行了始终保持开放型经济“两高于”态势的郑重承诺,出口年均增长32.9%,高于GDP年均增长20.3个百分点,外资投资年均增长31.02%,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个百分点。
一、积极调整进出口结构,贸易增长方式明显转变。五年来,我们促进贸易与产业紧密结合,启动国家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和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建设,加快摩托车、通机、船舶装备和数字化医疗器械等9大出口制造基地建设。机电产品出口翻两番,达到29.5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翻了三番,突破10亿美元。“两高一资”加工贸易出口大幅下降,改变了单纯依靠传统资源类产品出口的局面。
五年来,我们调整国际市场开拓策略,去博攻专,出口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产品出口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上亿美元的市场达到12个,对欧洲出口增长426%,对美国出口增长445.5%,对日本出口增长222.77%,对韩国出口增长145.64%,对非洲出口增长602.30%,对俄罗斯出口增长590.21%,市场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
五年来,我们积极推进“科技兴贸”和出口“品牌”战略,支持国际认证408项,提供了1136万元资金补贴,投入出口研发和技改资金1.3亿元,培育了5个国家出口名牌,建立境外销售服务网点6个,培育外贸业务骨干近千人,引进技术8.46亿美元,进口先进装备及零部件70亿美元,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大提高。
二、努力提高吸收外资质量和水平,外资促进作用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推进实施“三个一百”工程,累计引进投资逾1000万美元的重大产业项目269个,霍尼韦尔高技术工程中心落户重庆;建滔化工建成投产;茂德芯片、大冢化工、红岩依维柯重型汽车开工兴建;福特、BP持续增资扩产,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
五年来,我们不断创新服务贸易吸收外资,累计批准服务业外资项目498项。美国利宝在渝设立中国总部,汇丰银行、荷兰银行、菲律宾新联银行、香港东亚银行、美国大都会人寿开办分行(分公司);丹麦马士基、美国普洛斯、日本住友、香港嘉里等物流企业相继入驻;法国苏伊士、香港律师行、TOM公司等专业机构前来落户,提升了重庆城市功能。
五年来,我们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健康发展。2007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增长29.34%,占全市企业税收比重达到23.87%,吸纳就业16万人。参与了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抗洪救灾等社会公益活动,促进了重庆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企业发展空间明显扩大。五年来,我们实施“走出去”战略,累计境外投资项目72个,对外投资82931万美元。建设“老挝(重庆)农业园区”、“韩中国际产业园区”,长安集团设立意大利汽车研发中心,宗申集团收购加拿大派姆发动机有限公司,博赛矿业收购圭亚那铝矾土矿企业,中科普传媒参股开曼天极公司,慧远药业控股新加坡新中医保健有限公司,企业海外扩张拉开序幕。
五年来,我们努力提升承接海外工程能力。累计承接工程项目90个,实现营业额11.1亿美元。完成国际公司的马来西亚房屋建筑项目,启动外建的苏丹、坦桑尼亚道路工程项目,中冶赛迪的巴西钢铁厂等项目,三峰环保的毛里求斯发电厂项目,机械部第三设计院的阿联酋迪拜购物城项目,工程建设和设计咨询的海外空间不断拓展。积极争取承担国家对外援助项目,累计参与援外项目10项,共计2.5亿美元。配合了国家外交,有力支持了受援国家的发展。
五年来,我们加快建设外派劳务服务体系。建立了梁平等30个外派劳务服务中心,成建制向俄罗斯、蒙古输出劳务,累计外派劳务2万人,创新了“公司+中心+基地”的劳务合作新模式。
五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国际多双边援助,完成1.1亿元中澳发展援助扶贫计划,修建500公里乡村公路,建立62个集中供水系统,直接解决了60个乡镇50万村民饮水难和行路难问题,为80个村社提供互联网信息咨询服务,16万农民人均年收入提高435元,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妇女儿童保障计划,改造20个区县中心镇小学,28.7万农村妇女获得小额信贷,34个受援医院引进8081台(套)妇幼保健医疗设备,1931万妇女儿童从中受益,提高了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推进教育振兴计划,完成4000名职教师资人员“双师技能”培训,帮助解决5万贫困学生就业问题,创建了全国职教基地“中澳职教”模式。推进环境治理工程,引进德国、日本援助资金5608万元,在涪陵等区县实施造林工程,引进多国援助资金4.5亿元,完成了大气监测、水控制、酸雨治理、二氧化碳减排等68项工程,促进了重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四、全面建设内陆一流口岸,口岸功能明显提高。五年来,我们实施“大通关”战略,“两大四小一中心”口岸格局基本形成。出口加工区率先拓展保税物流功能,集装箱“五定”快班轮成功开航,寸滩国际集装箱码头一期使用,联检楼动工兴建,改造国际航站楼,开通首尔、新加坡、东京、名古屋、曼谷、达卡、吉隆坡等8条国际航线,获准开放第五航权和落地签证,建成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口岸通关能力明显提升。
五年来,我们实施“通关制度”改革,推行“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便捷通关。创新“属地通关、口岸验放”、“5+2工作制”、“无纸通关”、“跨区域快速通关”等通关模式,水运口岸通关时间由过去4天缩短为10小时,航空口岸通关由6小时缩短为2小时,旅客通关时间由90分钟缩短为30分钟,口岸通关效率大大提高。
五、积极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活力明显增强。五年来,我们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开展三峡库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综合试验,建设主城区科学发展开放型经济示范区,推进六个中心城市涉外体制综合改革;建立部市共建内陆开放型经济合作机制,实施“出口品牌”、“东桑西移”、“科技兴贸”、“人才强商”等十三项重点工程,争取商务部1.8亿元资金;促成与飞利浦、西门子、GE等6个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成功举办“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年会”和“中国(重庆)国际投资洽谈暨全球采购会”;坚持政策创新,先后出台外经贸政策41项,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15亿元,完成市级国有外贸企业改革,推行广交会资源分配招投标,完成招商队伍组建,全市开放型经济进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五年实践充分证明:保持开放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水平并重,必须始终坚持改善环境与方式创新并举,必须始终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必须始终坚持依靠市场力量和全社会力量发展开放型经济。
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高度的清醒和冷静,要看到我们工作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国际化经营意识和能力较弱,增长方式还比较粗放,资源型出口商品加工程度不深,出口品牌意识不强,出口商品售后服务体系薄弱,增强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任重道远;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程度不高,高素质专业人才明显不足,服务贸易刚刚开始起步,服务外包产业基础需要加强;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产业投资战略性项目严重不足,招商引资促进机制不健全,吸收外资被动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境外投资促进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外派劳务权益保障机制有待理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水平亟待提高;外经贸监测预警和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不高,复杂问题协调处理能力还不强,区县开放型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涉外经济管理还需进一步改进。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不断开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