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一个现代制造业基地的雏形开始呈现。2000-2003年的4年间,江苏直接实际利用 外资341亿美元,接近整个90年代利用外资规模,其中制造业利用外资规模由2000年的不足45亿美元迅速扩大到2003年的135亿美元,增长2倍多。电子通讯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利用外资势头迅猛,成倍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12%上升到2003年的18%,其中2003年机电高新技术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全省城镇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总额的13%。
二是一批新兴产业基本形成。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江苏制造业利用外资的主要领域,占全省制造业利用外资总量的1/4,年均增长54%。2000-2003年间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24%,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1/3强,计算机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长高达63%,出口交货值超过1000亿元,比2000年增长4倍多。
三是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建成落户。截止目前,江苏累计批准设立高新技术外资企业7988家,直接实际利用外资188亿美元,在全省超过1亿美元的外资项目中,高新技术制造企业就占近一半。2000-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29%,2003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超过50%,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20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10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1/5。
四是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迅速。机电产品出口额由2000年的100亿美元快速扩大到2003年的近400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45%提升到2003年的63%,今年前三季度,江苏机电产品出口额已突破500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3;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年均增速则达到63%,2002、2003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迈上100亿美元、200亿美元台阶,今年全年将突破300亿美元。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板、便携机、激光打印机等商品成为出口的主导商品出口量增长较快。以液晶显示器出口为例,近年来,世界著名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商如索尼、夏普等纷纷落户我省,生产规模逐年扩大,预计今年江苏液晶显示器出口量将超过1500万台,占全球出口量的近1/3。
在工作中,我们着重做好“点、线、面、网”联动推进:
1、在“点”上,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优化外资项目结构。我们积极调整招商引资的思路,更加注重项目的选择,正确处理引进资本与利用资源、引进资本与引进智力的关系。注重引进技术含量高、占用资源少、环保型项目,特别是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进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和研发机构,不断提高引资质量,增强产业的延伸性和拓展力。近年来,通过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引进大型跨国公司,带动了一大批国外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江苏,形成了诸如南京、苏州TFT-LCD液晶显示板,昆山、吴江笔记本电脑等20个高新技术产品群,初步形成了电脑部件、集成电路、通讯电子、精密机械等产业集群。同时,外资企业研发机构正加快进入江苏,截止目前,已引进70多家外资研发机构。
2、在“线”上,围绕产业带建设,优化外资产业布局结构。江苏立足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合理布局,提出了沿沪宁线、沿江、沿东陇海线的“三沿”开发战略,通过引进外资,在沿沪宁线重点集聚以IT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在沿江重点集聚装备制造业、机械冶金等基础产业,在沿东陇海线重点发展资源加工制造业。目前,沿沪宁线初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以欧美日韩港台等地区著名跨国企业为主要载体、以各类开发区为主要集聚地的国际制造业基地雏形,出现了多个颇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预计2004年我省实际直接利用外资规模120亿美元左右,其中制造业实际到帐外资占85%。
3、在“面”上,积极放大开发区的集聚作用,提高集约化水平。开发区是江苏吸引外资的主阵地,利用外资占全省外资总量的六成以上,外商在江苏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90%以上设在开发区。江苏不断创新开发区发展思路,改进开发区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强调投入强度的同时,更强调产出效率。对中小项目原则上,不单独供地,建设标准厂房,集中经营。加快建设8个出口加工区,促进高新技术项目的集聚,并在区内扶持一批具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区中园”、“区中区”,如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园和吴江经济开发区的电子资讯产业园等,不断增强开发区对高水平外资项目承载力。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无锡新区、昆山开发区等一批苏南开发区已成为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投入力度大、辐射带动强的电子信息类外商投资企业的重要集聚地。
4、在“网”上,充分发挥外资的带动作用,优化配套协作网络。在积极吸引外资产业整体进入江苏的同时,大力推动省内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与制造业外资企业结成国际化战略联盟,引导具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增强与外资企业的产业配套,实现让外资生根、让内资生长的良性循环,形成引进、消化、吸收的完整链条,逐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我省连续多年举办全省外商投资企业产品配套活动,不断拓展配套领域,一些市专门成立配套中心,积极为内外资企业合作穿针引线,取得了初步效果。2003年苏州市配套销售额达150亿元,其中昆山市配套销售额100亿元,占当地内资工业企业全年销售额的52%。在今年举办的江苏金秋经贸洽谈会上,签订为外商投资企业协作配套项目123个,配套额近10亿元人民币。
同时,我们开展新一轮环境建设,由以人性化服务、政策优惠为主,转向降低综合商务成本,优化安全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综合环境。特别是针对高新技术产品“快进快出、大进大出”的特点,加快推进便捷通关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出台快速通关模式、预约通关制度、海关联网监管、直通式监管、无纸报关等改革措施。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三井物产、伯灵顿、UPS、大田等国内外物流巨头将相继入驻,不断增强对外资项目的吸引力。我们还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外商投资高新技术项目的信心。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设立创业服务中心,完善人才、信息等科技服务功能,为外资企业研发创造优良环境。
江苏在吸引外资促进产业升级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与沿海兄弟省市相比还存在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努力把江苏的利用外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