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清明,黄埔出入境边防检查站“4423”艇艇长。自1989年投笔从戎,来到了该站海上交通艇工作以来,这位朴实的汉子就一直在船艇上与珠江为伍,同礁石相伴,一干就是整整十八年。
娄清明个子不高,而岁月的风吹雨打和军旅生涯的历练,却赋予了他一份遇忙不乱、宠辱不惊的耐心、定力和毅力,让他在显得如此的沉稳,如此的超然。
这十八年间,娄清明先后担任航海兵、航海班长、轮机、艇长。回忆起初上艇时的情景,娄清明有些唏嘘也有些怀念: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艇上十余名人员常年只能拥挤在狭小潮湿的船上。冬天江面风大雨骤,冷得钻心刺骨;夏天不仅蚊虫肆虐,而且经常停水停电,让人汗流浃背。办公场所也常年靠泊在江上,每天随着潮涨潮落而在浪涛里跳动颠簸,使得大家经常感觉到胃里翻江倒海,很长时间缓不过来,但只要出海巡查任务一来,大家又要立即打起精神扬帆出航。艇上生活是艰苦的,娄清明却以一种耐劳吃苦、苦中求乐的精神,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地奉献在执勤一线。
初上艇成为一名航海兵,刚一接触到船艇知识,娄清明就深深地爱上了操作艇上的种种器械,爱上了这一行。他更清楚要更好更安全地进行操作,就一定要从理论到实践都要熟练掌握方法。于是,他把所有闲暇时间都挤出来,如饥似渴地一头扎进船艇知识浩瀚的海洋里,有时通霄达旦攻啃书本理论知识,遇到疑难问题,便虚心向领导、老同志请教,每次出航靠码头后,他都把每一个车令、舵令重新思考几遍,记在本上,并在驾驶台模仿操作。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他很快成为船艇知识顶呱呱的业务尖子。由于工作出色,1989年,他被委派到宁波武警水面船艇学校进一步深造,使他成长为真正驾驶船艇的行家里手。学成归来,为进一步提升民警、工人安全驾驶舰艇的技能,他除了平时出海巡查时注重对民警耐心传、帮、带外,还专门邀请其他外轮的船长来艇上现场说法,交流经验,增强民警驾驶舰艇的实际操作技能,就这样他带领民警在训练中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为广州总站培养了一批合格的船艇驾驶技术人员。海上巡查队在他和民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次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海上巡逻、执勤等任务,十八年来从未出现安全事故。每年船艇进厂维修,为了能为站里节约经费,防止船厂漫天要价,他驻厂监工,不怕脏、累、苦,加班加点配合师傅抢修,船艇修好了,他身上也掉了几斤肉。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娄清明默默无闻地奉献在海上巡查队,尽管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多少惊人的壮举,但是,凭着他那一颗对党赤热的心和对事业一腔热忱,无时不在实现着一个边检老党员的人生价值。
在船舶巡查工作中,娄清明始终坚持文明执勤、严密管控,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认为作为一名边检警察,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口岸秩序,创造良好的通关环境是最本分的事情。5月29日上午,娄清明带领民警在黄埔船厂印度尼西亚籍“安加尼”轮的梯口岗亭对登轮人员的证件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名已登轮女子的证件持过期登轮证复印件,马上登轮进行检查。刚登上该轮就发现一名女子从船舱走出来,她一看见边检执勤民警马上拔腿就跑,很快进入船舱内藏匿得无影无踪。但由于该轮较大,光船舱有6层, 一时间,找不到这名女子藏身之处。娄清明一边继续查找,一边知会该轮的船长发动船员协助搜查,此外,还告之黄埔船厂保卫部门牢牢把住梯口,防止这名女子逃逸。经过两个小时的“地毯式”搜查, 最终在一个储物房内找到了这名女子。此时,娄清明的警服早已湿透。这名女子垂头丧气地说:“真没有想到,边检民警星期六也不休息”。
春夏秋冬十八载,船艇生涯十八年,娄清明已从一名稚气未脱的小伙子成长为一名成熟坚毅的男子汉,从一名普通的船艇航海兵成长为艇长。2003年黄埔边检站成立海上巡查队,娄清明同志成为第一任代理副队长,由于工作勤勤恳恳,尽心尽责,成绩显著,他多次受到上级领导表扬。2007年,海上巡查队队领导进行了调整,娄清明同志也从代理副队长的位置上卸任。他没有心灰意冷,消极对待工作,而是积极的向新到任的队领导介绍情况、汇报工作,共同商量如何搞好科队和船艇工作,积极当好队领导的参谋,以一个老同志、老党员的身份配合队领导做好各项工作。不少民警私下对他说:“你何苦呢?已经不是队领导了,还在海上巡查队苦干,常年生活在水上,船艇事务繁杂,责任重大,享受的是一般民警的待遇,特殊岗位津贴多一分也没有,图啥?”有些人对他的做法不理解,但他想到的是虽然自己是一个实不符名没有实惠的艇长,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服从组织安排,无论自己在那里,干什么工作,都应懂得自己的职责,不能一味讲求个人的名誉和实惠。这样才能无愧于党,无愧于组织的培养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