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我国进口贸易增长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进口贸易与出口贸易同样保持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进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增速明显快于出口、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从1980年到1999年,我国进口贸易年均增长11.7%。2000年到2003年,进口贸易年均增速升至22.5%,今年前3季度进口贸易达4123.1亿美元,同比增长38.2%。预计2004年增速为32%左右。进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带动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81年我国进口贸易居世界排名第21位,2003年则跃至世界第三位。随着今年我国贸易总额突破万亿美元大关,预计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及进、出口贸易额均将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进口贸易快速增长主要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从1990年至2003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3%。2004年以来,尽管某些部门出现了经济过热现象,但在中央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今年前3季度,我国经济仍保持了9.5%的持续稳定增长。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快速扩张,拉动了能源、原材料及机械设备进口大幅增加。2003年我国能源、原材料、机械设备进口分别较2000年增长79.8%、72.8%及114.5%,今年前3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7.7%,能源、原材料、机械设备进口分别较上年增长了54.3%、65.6%及33.7%。(2)国内消费需求稳中趋旺。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2003年我国人均GDP达1090美元,比1994年增长1.6倍,收入增长带动消费需求扩大,推动我国消费结构逐步升级。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1%,今年前3季度实际增长9.7%。在国内消费稳定增长的同时,汽车、房地产等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增势强劲。(3)出口产品结构趋于优化。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及国际、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为加快出口产品结构优化与生产技术基础的转换,实现出口贸易质量效益型增长,国内企业对先进技术设备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需求增加。2003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同比增长44%,今年前3季度,国有及集体企业一般贸易进口分别增长25%及46.3%。出口加工区设备进口增长73.1%。(4)外商投资带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及商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我国投资环境逐渐趋于完善,外商投资持续增长。2004年前9个月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86.92亿美元,同比增长21%。同期外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增长52.4%。今年前3季度外资企业总进口占我国进口总额的比重为56%,同比增长43.8%。此外,入世后我国进口关税大幅下调、非关税措施减少、国内对短缺资源性产品需求剧增,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以及初级产品价格飙升等因素也对我进口贸易规模扩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进口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使我国在更大范围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获取在两个市场配置资源的比较利益,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同时,国际经贸交流所产生的双赢及共赢效应,也使我国进口贸易增长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与积极影响。

  我国进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从2000年至2003年,我国共进口物品11764亿美元,进口贸易年增长率为22.5%,高出同期世界进口贸易年均增速17个百分点。2003年我国进口贸易增长了39.9%,占世界货物总进口比重由上年的4.4%升至5.3%。我国进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以及在世界市场份额的上升,支持了我贸易伙伴国内就业增长及对外贸易发展,进而支持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由于我国对外贸易具有显著的大进大出的特点,进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我国出口贸易及总体贸易的快速发展,2003年我国对外贸易增长37%,对世界货物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达11%。2004年我国进口贸易总额将达到5450亿美元,贸易总额将达到1100亿美元。预计今年我国对外贸易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率与上年一样,仍在世界名列前茅。

  我国进口贸易日益增长是近年来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之一。加入W TO后,我国充分利用参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度,加速贸易自由化。同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促进了国内投资的增长与工业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国内强劲的市场需求,对自2002年以来世界经济逐步复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一贡献突出地表现为中国进口贸易增长对美国、欧盟及日本三大经济体贸易发展及经济复苏的影响。

  美国经济从2002年以来恢复增长,与其对外贸易形势好转不无联系。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3年及2004年上半年,美国商品贸易出口增长率分别为4.7%及13.6%。2002年到2004年上半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分别增长3.9%、24.4%及38.4%。对欧盟出口分别增长-9.7%、4.7%及11.2%。对日本出口分别增长为-10.8%、1.2%及4.3%。显然,美国对中国出口增长不仅高于同期对其他贸易伙伴的增长,同时,也大大高于美国总体出口贸易的增长。在美国前十大出口市场中,中国是连续3年增长幅度最高的国家。2003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为284亿美元(中国海关统计为338.61亿美元),中国在美国出口市场中的份额升至3.97%,在美国出口市场中的排名由1992年的第15位,升至2003年的第6位。从表象上看,美国对中国出口占美国市场份额及GDP比重较小,似乎对美国经济影响不大。但是,从支持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投资与消费来看,中国自美国进口规模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及巨大的市场潜力,无疑增强了美国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化工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进口的快速增长,也切切实实支持了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其投资、就业、个人消费增长及经济复苏均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日本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源于外需增长,而中国需求剧增则是日本经济步入复苏之路的重要拉动力量。2003年及2004年上半年日本出口贸易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3%及23.3%,同期,日本对中国出口分别增长43.5%及35.8%。远远超过对欧盟的17.7%及21.2%、对美国的-2.5%及9.1%、及对亚洲其他地区15.5%及29.5%的出口增长。2002年上半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前五大商品: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钢铁、有机化合物、科学光学机器、办公用机器分别较上年增长13.9%、29.0%、29.0%、46.8%及33.6%。由于中国占日本出口市场份额的12.8%,日本对中国出口的扩张带动了其出口贸易的发展。拉动了日本IT产业、数码行业、钢铁及机器制造业的生产及投资增长,刺激了其消费回升。伴随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2002年日本GDP增长率为0.3%,2003年则跃升至3.2%,预计2004年日本年GDP增长率将达到4%。显而易见,中国需求是日本经济复苏及保持增长的主要支持力量。

  由于区内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疲弱,2003年以来,在外需持续增长的带动下,欧盟经济才开始复苏。近两年来,欧元区出口增速加快,贸易顺差扩大,拉动了区内经济增长。2003年,欧盟对中国出口增长了37.7%。欧盟东扩后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3季度欧盟对中国出口达526.3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同期欧盟对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尽管欧元区对中国出口贸易额仅占其出口总额的3.3%,但中国强劲的进口需求对欧元区的经济发展仍有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我国进口贸易快速增长,也是推动亚洲地区尤其是周边地区经济持续走强的主要力量。近年来,亚洲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2002年亚洲经济增长率为6%(日本除外),预计2004年将达到7%左右。亚洲经济持续走强,除了与美国等主要国家地区经济恢复增长有关外,主要还得益于中国旺盛的进口需求为亚洲地区尤其是周边地区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由于亚洲大多数国家与地区实施出口导向政策,以出口增长带动国内经济发展,而强大的中国需求恰恰弥补了这些国家内需不足。从2002年至2004年前3季度,我国从亚洲地区进口分别增长了29.3%、42.4%及37.9%,在中国进口前十大市场中,亚洲地区占了五位,日本(第一)、中国台湾省(第二)、东盟(第四)、韩国(第五)、香港特区(第七)。2003年,我国从亚洲进口占我国进口总额的66%,其中,上述五大市场占我国进口总额的54.5%。2004年前3季度,我国自韩国进口增长了49.4%,从台湾省进口增长35.4%,自2004年1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框架下的“早期收获”的正式实施,从东盟进口在上年增长50%的基础上,又增长35%,对香港及日本进口分别增长3.1%与29.7%。由于我国从周边国家与地区进口规模庞大,推动了亚洲区域内贸易增长。贸易增长带动了周边经济体投资与消费的增长,在出口与内需增长的带动下,亚洲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持续增长。2002年至2003年,韩国经济分别增长7.0%及3.1%,泰国分别增长5.4%及5.8%,新加坡为2.2%及1.1%、中国台湾增长3.6%及3.2%。中国强大的进口需求为周边经济体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创造了生产与就业机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进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对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产业结构发生了三次大的调整。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市场需求日益扩大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际产业向我国转移。作为世界产业分工链条的重要环节及世界制造业生产基地,我国先后承接了国际劳动密集型、资金与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生产能力的转移。通过进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实现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支持了国际转移产业及国内配套生产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以轻纺为主体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兼具资金及技术密集型特性的机电产品,先后成为我国生产与贸易的主导产品。近期,高新技术产品已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化显示了我进口贸易发展对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的重要支持作用。无庸讳言,正是我国进口贸易发展对我主要贸易伙伴经济贸易的巨大拉动作用,才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流入。而投资与贸易的相互作用则加快了国际产业调整及向我国转移的步伐。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