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综合新闻
杭州、宁波海关深化协作支持义乌“市场采购”小商品高效规范出口
浙江口岸协会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小商品市场2016年市场成交额已突破3500亿元。针对义乌小商品种类多、更新快、非标准化等特点,以及小商品交易单笔规模较小、贸易主体众多、交易活动频繁等特征,海关采用“市场采购”监管方式。近年来,杭州海关和宁波海关积极加强执法协作,深化互联互通,大力支持“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建设,合力推进义乌“市场采购”小商品通关便利化发展,成效显著。目前,85%以上的义乌“市场采购”小商品从宁波口岸出口,其中70%以上系统判定“低风险快速放行”货物,从义乌申报开始到宁波装船出口,最快只需5个小时。


一、深化共享互通,加强执法统一协作。加强风险信息共享,建立口岸查获情况互通机制,宁波海关每月向杭州海关通报义乌“市场采购”小商品查获情况,杭州海关相应调整布控参数设置,促进义乌“市场采购”小商品提升规范化水平。建立出口改配数据共享机制,针对义乌申报、宁波出口的义乌“市场采购”小商品,在宁波口岸完成出口改配后,宁波海关及时将相关信息共享给杭州海关,方便进出口企业就近、及时办理报关单修改等后续手续,提升整体通关效率。共同开发数据传输平台,实现施验封信息、集卡车信息等电子化传输,加强义乌“市场采购”小商品异地转关信息共享、转关操作互联互通,有效提升义乌“市场采购”转关小商品的通关效率,口岸放行时间由原先的1天减少到1-2个小时。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升转关监管效率及规范化水平。将出口转关作业无纸化模式应用于“义乌申报、宁波出口”的“市场采购”小商品,取消纸质关封和申报单证,凭杭州海关电子放行信息即可在宁波口岸放行,实现义乌“市场采购”小商品通关全程无纸化,整体通关时间缩短3小时以上。合力推进安全智能锁试点运行,通过安全智能关锁、卫星定位、移动施验封终端等技术手段,实现系统对义乌转关“市场采购”小商品集装箱信息的自动读取、接收及核销,应用安全智能锁单次施封和验封时间均可由3分钟减少至10秒,并免除载货登记簿纸面签注手续,提高转关运输物流效率20%。共建义乌“市场采购”小商品转关运输途中的物联网监控模式,通过两关物流监控系统对接、卡口信息互换、安全智能锁数据共享,对施加安全智能锁的货物进行挂锁、施封、途中运输、验封、开锁全过程闭环式监控,有效防范出口转关运输途中换货等风险。

 

三、优化配套服务,打造便利高效出口通道。利用“义新欧”中欧班列已有监管设施,在业务现场开辟“义乌-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快速通道,“市场采购”小商品在属地完成报关以后通过铁路直接转关运输至宁波口岸,并通过开设专窗、预约通关等服务,确保集装箱“当天到,当天走”,企业物流成本节省约10%。针对海铁联运装运出口的义乌“市场采购”小商品,推出铁路批量转关作业模式,并对满足监管条件的铁路运输集装箱可不进行施验封,极大提升出口便捷性,今年1-7月宁波口岸出口的义乌海铁联运集装箱达10956标箱,同比增长1.64倍。简化转关手续,改变以往转关货物需要委托宁波报关企业完成货物装船操作的模式,义乌属地企业可直接申请对义乌“市场采购”小商品的港区装船作业,缩短转关时间约1小时。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Copyright © 2007-2025 CAOP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口岸协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20113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