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实施CEPA以来,其项下货物进口呈现逐季递增的良好趋势:第一季度经内地口岸实际验放的香港CEPA项下货物总值为1.7亿港元,第二季度上升至2亿港元,第三季度则增至2.8亿港元。截至9月30日,内地海关共收到香港原产地证书电子底账2109份,涉及货值8亿港元,实际进口1731份原产地证书总价为6.5亿港元的货物,免征关税为4446.8万元人民币。进口CEPA零关税货物共涉及61个税号产品,主要有药品、纺织品和化工品等。
CEPA实施一年来的概况
CEPA的零关税优惠给香港、澳门地区,甚至中国内地本身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上海口岸的情况也非常乐观,今年1至11月,上海口岸共进口原产于香港的CEPA项下货物674批,货物总值3065.8万美元,减免关税2020.9万元,减免增值税343.5万元,商品种类主要为药品、着色料剂、苯乙烯、服装和铝材等。
CEPA的零关税优惠的效益逐步显现。更重要的是,CEPA给香港、澳门地区,甚至中国内地本身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是不可估量的。
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和政治大国,无论从全球战略角度还是地区战略角度出发,都需要组织并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中国四个独立的关税区,互为重要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将对整个区域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带来重大的意义。同时,由于香港和澳门作为完全开放的自由贸易港,受亚洲金融风暴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严重,经济发展减速、失业率上升。鉴于以上种种原因,2002年初中央政府分别与香港、澳门政府启动了有关紧密经贸关系的磋商,并于2003年分别签订了《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内地与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即CEPA。CEPA于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随后关于CEPA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磋商在不断进行中,明年1月1日后,可享受零关税的商品范围进一步扩大。
CEPA一年的效果和作用
CEPA刺激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经济复苏和繁荣;加快了内地经济和内地企业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惠及了广大百姓的生活
回顾这一年,CEPA在香港、澳门地区,甚至中国内地所起到的作用,我们不难总结出很多:
CEPA刺激了香港和澳门地区的经济复苏和繁荣。在振兴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方面,今年上半年香港外来直接投资达138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136亿美元;今年上半年127家到港投资的企业中,20%是因为CEPA实施而选择到港投资。在GDP增长方面,据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统计资料,香港2004年第二季度GDP较同期实际增长12.1%,较第一季度的7.0%有较大增长,扣除季节性影响,第二季度GDP较第一季度GDP增长2.6%;第二季度出口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18.7%(较第一季度的15.0%有所增长),进口总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0.3%。在促进就业方面,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由第一季度的7.2%下降到第二季度的6.9%,为28个月以来的最低,到8月份,则更进一步下降为6.8%。
CEPA加快了内地经济和内地企业融入全球经济的步伐。珠三角区域正通过CEPA实施的历史机遇,加强与港澳经贸合作:一方面是走出去,深化境外投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关于内地企业赴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投资开办企业核准事项的规定》,仅广东省今年就在香港新设立生产科研型企业36家,总投资3.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是请进来,CEPA实施后,香港和澳门加快了在珠三角地区的投资,尤其是加快了物流、会展、广告、咨询等服务行业的投资进度。例如,香港在内地开设银行门槛降低、代理业务范围放宽,不但为香港企业带来了客户和市场,内地的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可以借助香港的国际化专业中介机构到国际上融资或者上市,并且得到香港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会计、金融等方面人才的帮助,有助于内地利用香港的发达金融机构融资,进一步向香港及全世界开放服务业市场,实现市场与国际接轨。
CEPA惠及了广大百姓的生活。这主要体现在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电子数码产品、化妆品、珠宝和服装等高档消费品方面,比如,广东建设了“香港CEPA产品商贸城”;天津“香港零关税商品城”项目也已经开业,通过实现零关税的产品在内地的销售,百姓不必远赴香港而直接在内地就可买到和香港一样价格的产品。
CEPA发展趋势预测
CEPA的未来必将是一个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进一步融合的未来,必将是一个推动港澳两地和内地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未来
今年5月份,内地与香港启动了关于CEPA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磋商,8月27日,双方签署了《<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扩大开放磋商纪要》,之后内地与澳门的进一步扩大开放磋商也正式启动,CEPA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呈现愈发密切的趋势:
CEPA第二阶段降税产品清单范围更宽
CEPA货物贸易项下第二阶段降税产品清单包含713个。
2004年内地税号的产品,所包括商品有水产品、食物、化工品、纺织品、机电产品和杂项制品等,比去年的374个税号多339个税号,增长了90%。
第二阶段降税产品清单是在第一阶段实施零关税产品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囊括了香港现有生产的全部产品。而且,第二阶段增加的零关税产品清单,均由港澳产业界根据本地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充分反映了港澳的生产实际,将使更多的港澳产品进入内地受益。另外,第二阶段降税产品中529个税号的已生产产品,较首期的增加了41%,加上184个税号的拟生产产品,既包含了香港产业界关注的现已生产的食品类、化工类和机电产品类,也包含了香港目前还没有的远洋渔业,将有利于促进香港产业多元化的发展,也为CEPA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CEPA第二阶段降税产品原产地标准更科学合理
海关总署作为《安排》货物贸易项下降税产品原产地标准磋商的牵头部门,在充分借鉴第一阶段降税产品原产地标准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内地及港澳的生产实际,并广泛听取了行业协会及各主管行业部门的意见。如,内地方面采纳了香港方面提出的能够运用加工工序标准的、尽量不采用从价百分比标准的意见。香港方面认为从价百分比标准使得企业为核算增值百分比而支付额外的成本,且香港企业的运作模式一贯以加工工序为主。内地方面在充分征求行业部门意见,并深入了解香港生产实际后,对于内地重点关注产品(主要是机电产品),仍然坚持采用从价百分比标准,以确保产品在香港完成实质性改变,避免第三方产品利用CEPA冲击内地市场。
通关手续更加简化经过近一年的实施运行,对于CEPA零关税货物的通关,内地与港澳两地海关紧密合作,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通关作业模式,同时还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建立了一套快速核查机制。2005年,这套方法将完全付诸实施,确保CEPA零关税货物畅顺通关,避免出现货物压港现象,为CEPA平稳有序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第二阶段降税产品原产地标准磋商过程中,内地与香港有关方面就CEPA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充分沟通和意见交换,就资料共享、定期通报有关信息和原产地标记管理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两地管理部门已建立了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CEPA协调机制日臻完善。
CEPA的未来必将是一个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经济进一步融合的未来,必将是一个推动港澳两地和内地合作迈上一个新台阶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