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关加强署、市合作推进新型业务试点
12月24日,上海期货保税交割业务正式启动。本次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品种为进口保税储存的铜和铝两个品种,试点区域为洋山保税港区。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海关支持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启动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是推进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从容应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我国期货交易市场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物流相结合,积极探索试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对进一步拓展资源性商品运作空间,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能源安全,以及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通过保税港区开展期货保税交割试点,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附加在保税物流上的“价格信号”价值,提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与内涵,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尽快成为价格中心和资金运营中心。
作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海关对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给予全力支持。今年2月,在《海关总署 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备忘录》中,明确将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试点作为海关总署支持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今年以来,海关总署按照国务院的部署,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等多个部委,多次组织不同层面的协调会和调研活动,着力推进新型业务试点。经过一年多的充分准备与研究论证,海关总署于今年10月20日正式批复同意在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对进口保税储存的铜和铝两个品种通过上海期货交易所开展保税交割业务试点,并在操作层面明确了期货保税交割的价格审定办法。洋山保税港区由此也成为了全国首个开展期货保税交割业务的试点区。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相关报告上专门作出批示:“感谢海关对上海的支持,争取尽早启动,确保试点成功。”
自上海建设“两个中心”国家战略正式实施后,海关积极开拓,推动相关新型金融业务在上海的先行先试。例如,在海关的积极支持下,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于今年7月29日成功试点了首票单机融资租赁业务。以前,我国航空公司都是从境外租赁进口飞机,议价能力低。如今,通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一平台,我国航空企业的政策优势和金融企业的资本优势得以有机结合,成功将海外的融资租赁业务引回国内,航空租赁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对于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航空租赁市场的份额以及将来“大飞机”项目的定价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业务也进展顺利,上海地区试点企业数以及实际贸易量实现稳步快速增长。
上海海关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激发保税港区和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活力,一如既往地支持和推动各项新型金融业务和航运服务在上海先行先试,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会在上海“两个中心”建设中承载更多的使命、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