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验检疫局为上海国际邮轮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经上海检验检疫局统计,2010年上海入出境邮轮将达到232艘次,旅客25万人次左右,均比去年增长近1倍。世博会期间,上海入出境邮轮达110余艘次,旅客超过10万人次,同比增长200%以上,创造了上海港开埠以来的历史记录。
上海检验检疫局在一份邮轮检疫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邮轮由于自身特点而给疾病传播带来了便捷的途径:一是载客量大、人员密度高且集中,内部环境相对狭窄;二是航行期间食品、饮用水均由船方提供;三是游客年龄以中老年为主;四是航行时间长,沿途挂靠港口多。这些,都为传染病的发生及传播提供了载体。
为进一步发挥卫生检疫技术优势,为上海国际邮轮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上海检验检疫局从完善工作制度、加强组织保障、落实应急预案、履行告知义务、增开检疫通道、实施随船检疫、构建联防联控机制等方面,实现了口岸安全举报处理率和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处理率“双百”的目标。今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成立了以上海检验检疫局为组长单位的国际邮轮卫生检疫工作组。同月20日晨,马绍尔群岛籍“娜蒂卡”号、百慕大籍“海洋公主”号、马耳他籍“精钻探索”号、中日定班国际客轮“新鉴真”号同时靠泊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上海港今年首次呈现了4艘大型客轮同时靠泊北外滩码头的壮观景象。上海检验检疫局事先根据船期预报,制定了详尽的工作预案,积极调配人手,顺利完成当日5000余人次的入出境检验检疫工作。
为迎世博,上海检验检疫局推出了八项邮轮世博通关便利化新举措,不仅通过印发《2010世博会大型国际邮轮卫生检疫保障方案》,强化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明确出入境船舶和人员检疫工作流程、染病旅客转诊救护流程以及各工作环节的操作内容和具体要求等制度层面保证了邮轮出入境检疫工作的规范性和便利化,还增派人手入驻国际客运中心,以增开检疫通道,实施随船检疫,建立船方直报,与其他口岸联检单位构建联防联控等举措确保口岸卫生安全。世博期间,西班牙籍仿古帆船“安达卢西亚”造访上海国客中心,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文化交流活动。高温酷暑、生鲜冷食、人流如织,一系列的考验和挑战,上海检验检疫局都以严谨细致的检疫保障工作有效应对。整个世博会运行期间,该局在上海国客中心共检疫各类出入境船舶237艘次,检疫出入境人员249,660人次。所有出入境旅客和船员都进行了体温监测,所有测温设备使用前都进行了人工校准。同时,查验旅客行李180,911件,截获了1,234批次禁止入境植物产品和34批次禁止入境动物产品。为了方便旅客,保证国外世博游客的旅游观光时间,该局不仅增设世博专用通道,还针对“经典”号、“浪漫”号及“钻石公主”号等13个航次邮轮,出动了50多人次开展随船检疫,为便利通关、保障世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上海检验检疫局以世博为契机,在探索邮轮监管新模式上迈出关键的一步。作为邮轮监管的主要部门,今年以来,上海检验检疫局还积极承办首次邮轮卫生检疫研讨会、组织协调工作组调研国际邮轮经济发展、参与专题研讨和相关课题研究,探索性开展国际邮轮随船检疫工作,加强与邮轮相关单位横向联系等,为进一步做好大型邮轮卫生检疫工作探索了经验,完善了保障机制,发挥了国际邮轮卫生检疫工作组组长单位的积极作用。同时该局还以卫生检疫保障为工作重点,在交通工具检疫、食品卫生监督、出入境旅客及其携带物检疫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方面将“功夫”做实做细,努力为上海建立一个良好的邮轮经济发展氛围。
2010年,境外大型邮轮沿海港口多点挂靠的航次约有20个左右。同时,作为母港邮轮的哥诗达“浪漫”号和“经典”号今年试行了两个国内多港挂靠、直航台湾的包船航次,为今后国内大型邮轮多港挂靠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上海检验检疫局与其他口岸检验检疫单位之间实现了信息共享、固定接口和联防联动,为上海建设全球重要邮轮母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据悉,上海检验检疫局下一步还将继续开展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研究、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信息直通模式、进一步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提高一线检验检疫专业人员的素质和应急处置技术水平、开展国际邮轮卫生检疫科研和标准制定的工作,积极探索国际邮轮卫生检疫监管新方法和新举措,真正达到“企业严格自律、政府有效监管、口岸同理协作”的良好态势,为上海邮轮经济和航运中心建设增砖添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