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检科院首个食源性疾病研究室在宁波挂牌成立
国家质量检验检疫局
12月1日,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源性疾病研究室在宁波大榭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挂牌成立,宁波大榭港区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建设迈上新台阶。据悉,该研究室是中国检科院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的第一个食源性疾病研究室,也是中国检科院继石油化工产品实验室、光电电气产品实验室之后设在宁波的第三个院外实验室。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怀林、大榭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蔡希良、宁波检验检疫局局长山巍出席仪式。
据介绍,受食品供应全球化、国际贸易加快、国际间人员流动频繁、微生物和病毒变异加速、易感人群增加等因素影响,食源性传染病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国际性公共卫生问题。在宁波口岸开展食源性疾病防治研究,既是提升口岸公共卫生核心能力的需要,又是宁波市外向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同时,在开放口岸开展食源性疾病研究,将为国家相关部门制定防控措施提供指导依据,对防止食源性传染病在口岸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期间,宁波检验检疫局大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共投入设备3507 台套,资金2.7亿元,形成了由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区域中心实验室、36个常规实验室组成的实验室检测体系。大榭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检测中心作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严守国门安全方面取得突出成绩。防控甲型流感期间,作为宁波市首批流感检测网络实验室,在大榭口岸检出全国海港口岸首例入境船舶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今年6月,又在入境集装箱中截获的自毙鼠体内检出鼠疫杆菌,成为全国首个案例。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作为全国质检系统最高级别检验检疫科研机构,是研究解决我国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疑难技术问题的最高权威。双方将在有关口岸食源性疾病的检测技术与监测体系、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研究、食物中毒事件应急体系建立与分析等领域开展科研合作,通过局院合作模式,双方将共享人才、设备、技术和研究资源,共同提高科研水平,防控食源性疾病在国境口岸传播,为提高宁波口岸应对海港口岸突发卫生事件能力,解决各类传染病在监测、检验、评价和控制方面的难题,推动宁波大榭港区国际卫生港口创建进程,保障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