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晚,番禺检验检疫局龙穴岛办事处检疫值班人员接到预报,一艘由英国费利克斯托开往南沙的国际货轮上有一名外籍船员患病,非常虚弱,病情紧急。货轮预计2日19点到达。
4月2日上午该轮发来电子邮件称:船上共有25名外籍船员,其中患者男性,波兰人,年龄52岁,是一名电工。3月24日发病,胃部胀痛、发烧、脚底及其外侧起大量皮疹、且后臀部也有,关节疼痛行走困难、全身乏力等症状。生病期间体温37°C~38.6°C,并附有脚部皮疹图片。船舶预计当日18点提前抵港。
按照上级部署,番禺局立即启动“南沙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船舶检疫、病人处置、卫生处理,3个应急处理小组迅速集结组建,其中船舶检疫组负责检疫和其余船员的体温筛查及蚊虫检查、病人处置组负责流行病学调查、体格检查、登革热及HIV的快速检测及束臂试验的检查等、卫生处理组负责场地终末消毒,准备工作迅速就绪。
4月2日17点30分,船舶即将靠岸,番禺局人员穿戴好防护服、带上流调箱,整装待发。边检、医院等相关联动部门各就各位,一切准备工作均按预案稳步进行。
18点,货轮靠岸,船舶检疫组和病人处置组首先登轮。经检测,患者体温37.5°C,此时病人由于关节痛不便行走,腰部和双肘外侧也已出现大面积皮疹,有出血倾向,经查束臂试验结果为阳性。经测试登革热快速检测阴性,HIV检测阴性。
通过询问船长得知,该船3月10日从英国费利克斯托出发,经苏伊士运河直达南沙港区,无停留,无人员上下。经排查其余船员无发热,暂无其他症状出现。经检查船上也暂未发现蚊虫。
18点30分,检验检疫人员经过体温测量、登革热和艾滋病初筛实验,初步排除了患这两种传染病的可能性后,将病人送上120急救车转运至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卫生处理小组对所有污染场地进行终末消毒。其余24名船员暂时进行船上隔离,其他任何人员不得上下该轮;为避免多次采血,在医院采血的同时采取患者血样送至广东局卫生检疫实验室以排查其他传染病。
23点30分,患者的血样被送至广东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实验室,经对血样进行登革热及基孔肯雅病毒的核酸检测,初步检测结果为基孔肯雅病毒可疑阳性。基孔肯雅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大家在船上,活动空间集中,传播风险极大。另外,由于此病的潜伏期为2~12天,船还要到大连、烟台等地,可能对我国的公共卫生安全将带来严重影响。广东局、番禺局领导均对该检测结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要求工作人员将这一病例通过卫生检疫风险预警系统快速上报给国家质检总局。
4月3日一早,奋战了一夜的检验检疫人员兵分两路:一路赶往第八医院进行再次血样采集和流行病学调查,尽可能让病人回忆在所停港口下船上岸的活动;另一路赶赴南沙港区,同广东局卫生处的有关检疫人员再次登轮,对其余24名船员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并逐一进行体温测量,提出健康建议。并对该轮进行全面卫生监督检查。
4月3日,又是一个紧张的昼夜,广东局主管副局长和卫生处处长到达龙穴岛南沙港现场。为尽量减少货船在港的停留时间,为保障船员的健康安全,实验室同志一次又一次对2日夜初步检测结果进行复核,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相关病毒检测。一遍又一遍的复核、分析,凌晨3时最终排除了基孔肯雅病毒的感染。
4月4日一早,按照领导指示,将排查结果立即告知港务和船代负责人以及船长,对该轮解除隔离,并对轮上进行全面喷洒灭蚊。由于排除了与症状相符的可能传染病,初步具备了出港条件。该轮载着真诚的谢意和满意的微笑,起航!
番禺检验检疫局及时妥善处置国际航行货轮上的出血性皮疹伴发热病人,再次检验了广州南沙港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充分展现了其创建卫生港口以来制定的各类应急预案的有效性,树立了检验检疫严把国门、反应快速、服务企业的良好国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