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国务院最早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之一,也是长江下游岸线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52.3公里的长江岸线被称为“黄金水道”中的“白金岸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靖江沿江经济发展不断提速,至今已初步形成了船舶修造、冶金、能源、石化、现代物流等临江产业群,其造船工业更是该地区沿江经济的“顶梁柱”。目前靖江地区造船企业在手订单合同总金额达60多亿美元,造船交工量和在手新船定单都分别占到全国总量的十分之一,全国排行第三位,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企业。
在靖江沿江开发建设的滚滚热潮中,有一支以“科学监管、卓越服务”为宗旨,默默守卫和支持靖江沿江经济科学、安全、和谐发展的海事人队伍,他们用智慧和汗水,为靖江沿江经济的“扬帆远航”推波助澜,奏响了“三个服务”的最强音。
尽智,在监管中注入科学精神
靖江港口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相对优良的港口资源和土地资源。目前,靖江沿江岸线及水域分属张家港、江阴两家海事部门管理。作为监管单位之一,张家港海事局在服务靖江港口建设过程中,尊重靖江地方发展规律,以科学发展精神积极为港口码头建设出谋划策。
在张家港海事局通航管辖区内的靖江港深水岸线达35公里,主要集中在靖江经济开发区新港园区,水域在长江福北水道内。2004年,江苏中油长江石化有限公司为了解决工业及民用燃料问题,需在长江福姜沙北水道北岸、靖江市六助港河口上游建造万吨级码头,并向海事局提出了通航水域使用岸线的申请。张家港海事局在对该码头工程进行通航水域使用岸线的安全性许可审核过程中,考虑到该码头作为江苏省靖江经济开发区辖区深水岸线内的第一座码头,码头前沿线伸入江中较开,一旦码头按原方案建设,将对后续其它码头建设存在一定影响,不符合港口的整体规划建设,认为需适当减短引桥长度,为此,建议建设单位优化设计方案,召集专家进行论证,并专题向靖江市人民政府发函,提出相关建议。在靖江地方政府的支持下,码头单位采纳了海事局意见,使港口码头建设做到了整体规划,合理布局。
由于历史原因和长江福北水道的实际情况,原来在靖江港口规划中没有设置专门的锚地,而是借用12号海轮锚地。然而,随着长江沿线港口的不断开发开放,靖江港口规模进一步扩大,到港船舶逐年增多,12号海轮锚地已不能满足靖江港区发展的需要。为此,2006年,张家港海事局积极向靖江市人民政府献计献策,提出了12号海轮锚地改扩建的设想和思路。在该局的联系协调下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先后召开了10多次论证会,对锚地设标调整、通航环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并于2007年上半年完成了12#海轮锚地异地改扩建工程。这为靖江地方政府优化港口条件,改善投资环境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为靖江挤出了3公里长的深水黄金岸线。
该局还为码头建设单位牵线搭桥,主动与长江水上7号服务区内进点单位联系协调,解决该服务区的搬迁事宜,促成了一批靖江沿江码头开工建设;与地方主管部门联合出击,整治非法小型码头、滩涂造船厂,整合岸线资源,促进了靖江港口建设向集约化发展。
尽心,在细微处体现服务理念
长期以来,张家港海事局以“三个服务”理念为指引,围绕中心工作,遵循发展规律,倡导真情服务、便捷服务、高效服务,为靖江沿江经济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推波助澜,真正实现海事、企业、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共赢发展。根据《江苏省沿江地区“十一五”产业空间布局规划》,靖江成为江苏沿江开发的重点区域,靖江船舶工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始终受到张家港海事局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助推了靖江沿江经济开发第一主导产业的崛起。
靖江新世纪造船公司每年有大批新船出坞、移泊、试航等工作量大的情况,张家港海事局一方面积极做好联系协调工作,督促作业方制定好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联系落实海巡艇维护、拖轮作业。另一方面主动加班加点做好相关服务工作。为了配合造船公司乘潮作业,该局新港海事处工作人员打乱了正常的作息时间,他们时常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及时赶到现场,从无怨言,确保了每一次新船出坞的安全。
新船交付使用时,船舶都要办理出口岸手续,为方便行政相对人,提高船舶出口速度,海事局的同志总能克服任务重、人员少、时间紧等不利因素,每次都专门派出工作人员现场办公,并联系协调相关口岸查验单位为新船进行现场检查检验,现场签发出口岸许可证等相关手续,尽量减少公司新船交付时的周折,为船厂和船东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费用。每逢船厂装运船舶大件到港,海事工作人员也始终坚持现场办公,做到特事特办,缩短船舶进港签证手续时间,保证船舶制造的计划进度。在今年3月份靖江新时代造船公司二艘11.4万吨新船出坞过程中,该局针对该两艘船舶为辖区最大吨级的新船,接到船公司海事行政报备后,多次召集作业单位的操作人员一起进行实地勘察,针对现场情况,该局为其量身定制了新船出坞移泊方案,还制订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应急预案。新船出坞当天,局领导等坚守现场一线,及时协调处理有关问题,确保了新船出坞作业的安全。今年1月份,靖江某船厂新造的货轮“卡拉”试航时连续两次发生失控险情,张家港海事局指挥中心按照网格化管理程序及时准确下达指令,成功实施了应急处置,使新船失控险情最终化险为夷,达到各项试验效果,安全返回船厂。据了解,通过张家港海事局的有效监管和优质服务,靖江造船公司每年的几十艘船舶出坞、试航作业实现了安全无事故,顺利交船航行。
尽力,在政策上提供支持
为支持靖江船舶制造这一沿江经济主导产业,使之打造成在中国有地位,有影响的造船基地。张家港海事局努力规范船舶修造和海事监管行为, 在政策法律上给予援助。他们积极宣贯江苏海事局服务船舶工业五项举措,方便船舶修造企业了解海事法规,办理海事政务,规范船舶修造行为,依法监管,主动服务,为靖江造船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为进一步服务好靖江市“以港兴市,港城相依”战略的实施,今年3月份,围绕靖江地方经济发展这一课题,该局扈国庆局长带队,开展了“走进企业、加强交流,服务靖江沿江经济建设”的活动,听取了新世纪、新时代造船、扬子江港务、粮食物流园等港航物流企业负责人对海事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推出了助推靖江沿江经济建设六项服务举措,授权新港海事处办理国际航行船舶进出口查验手续、船舶载运外贸危险的适装许可、废钢船进江拆解许可、港内作业船舶定期签证等方面的审批权限,尽可能地给予了靖江企业更多的便利。
据了解,下一步,该局还将通过建立与靖江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的定期对话机制,拓展与地方政府和相关单位的沟通渠道,宣传海事安全工作,倾听行政相对人的建议和意见,全面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支持,主动进言献策;以具体行动服务好靖江沿江经济的发展。同时今年还加大了硬件投入,以便进一步加强监管,做好服务。目前,位于靖江区域的焦港雷达站、长江福北水道巡航救助基地等工程已开工建设,一批现代化的先进信息技术装备的建成将为靖江沿江经济的腾飞增添可靠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