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四川检验检疫局向四川省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颁发了《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证书。至此,该公司从加拿大进口的866头原种猪隔离检疫工作圆满结束。
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谭瑾将一面印有“严格监管保动物安全,热忱服务促企业发展”的锦旗和感谢信送到了四川局。“你们那种认真严谨、踏实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严格把关、热情为企业服务的良好风范,让我们由衷地敬佩!”
急难之处显身手
这一切还要从去年说起。
2007年8月,四川省天兆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向四川局提交申请,欲从加拿大进口866头种猪。这批种猪是加拿大纯代种猪,每头引进价约2.5万元人民币,加上运输费用,每头“身价”近3万元人民币,引进方共支付了高达2400多万元的费用。
面对国内单次“进口数量最大、环节多、任务重、风险高”的种猪引进项目,首次负责对进口种猪实施隔离检疫的四川检验检疫人深感压力重重。
为切实做好进口种猪的隔离检疫工作,确保进口种猪隔离检疫安全、有效,四川局专门成立了种猪隔离检疫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了一批专业技术好、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成立了一支精英小组,对这批进口种猪提供严格的把关和服务。
在种猪进口的前一个月,四川局就完成了隔离场周围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疫情调查,并督促当地畜牧兽医部门完成了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加强免疫工作,要求进口企业收购了隔离场周围半径1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偶蹄类动物。在猪只达到的前3周,四川局就对驻场兽医和饲养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公司建立健全隔离场管理制度,为成功引进种猪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绝不出一丝纰漏
2008年1月22日下午,866头加拿大种猪漂洋过海抵达成都双流机场。
四川局副局长何俭亲临机场口岸组织人员开展进境种猪临床检查。在查看了该批种猪的出口国检疫证书及相关记录后,了解了运输途中相关情况,对相关运输工具、接卸场地等进行了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并派工作人员进行全程护送。当所有猪只卸运完成时,已是翌日清晨。为了保障猪只的运送与隔离的间隙最小化,一夜未眠的检疫人员又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在种猪隔离区内,四川局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积极采取有效举措,克服恶劣的气候环境以及种猪隔离检疫场简陋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力争确保不出一丝纰漏。
按照《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口种猪隔离检疫工作方案》和相关规定,该局研究制定了进口种猪检疫现场工作操作程序、现场检疫工作作息表以及隔离检疫监管值班制度。每晚召开工作会议,通报当天临床检疫的情况,特别是临床检查异常的种猪情况。
驻场检疫工作组严格强化监管,扎实开展隔离检疫工作。严格控制种猪场内外的人员流动,坚持每天对每个种猪舍进行仔细临床检疫检查,采用文字和音像手段,切实记录每头种猪在隔离检疫过程中的临床健康、饮食、粪便以及出现的异常和处理等方面的情况。
在整个隔离检疫期间,隔离检疫工作组经常与隔离场生产一线的饲养员一起开展饲养管理,还组织参与采集血样、疫苗免疫、结核试验、驱寄生虫等隔离检疫工作。为了该批种猪隔离检疫工作顺利推进,春节期间该局工作人员也一直坚守着工作岗位。
全力奋战48小时
按照中国和加拿大双边政府签订的关于从加拿大进口种猪的检疫卫生要求,从加拿大进口的种猪不能进行猪瘟、蓝耳病、口蹄疫的免疫。因此,该批种猪对这些急性烈性传染病无抵抗力,极易感染。四川局在进境种猪初步适应新的环境后,随即对该批种猪采集血样进行蓝耳病、口蹄疫、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的检测,同时,进行蓝耳病、口蹄疫等疫苗的免疫。
由于企业人员少,该局工作组承担了全部血样采集和免疫工作。因猪只体形大、体位低,为了保证采血质量,工作组成员只能跪在满地猪粪的地上采血,猪粪时常溅得满脸都是,也经常被猪只踩踏、撞倒,一天工作下来,大家的胳膊、膝盖、腿常常青一块紫一块,但大家却毫无怨言。同时,为了减少进出主隔离区的洗澡时间,午饭大家时常在隔离圈里就餐。经过48小时的连续工作,终于成功完成进口种猪的采血和免疫工作。
完成隔离 意义重大
直到3月7日,866头进口种猪为期45天的隔离检疫工作终于顺利完成,四川局隔离工作组人员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