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厦门口岸每出口3个货柜就有1个装的是石材。石材进出口总额已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2006年进出口一度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材贸易中心;2007年实现进出口1030万吨、27亿美元,其中出口635万吨19.7 亿美元,进口395万吨7.3亿美元。近年来,为了推进厦门石材业的飞速发展,厦门检验检疫局不断推出新举措,持续创新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着力在推动厦门成为世界石材贸易中心中提升把关服务有效性。
一是组织石材快速检测技术科研攻关,为加快进口石材通关验放速度助力。为解决规避石材放射性污染风险与推进通关提速的矛盾,厦门局会同天津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在国内首次对进境石材放射性快速检验技术和检验检疫对策进行系统研究。在历经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便携式γ辐射仪检测采集了来自30个国家、386种石材共7977批次数据,通过对14个主要进口国、107种石材的核素分析采集了688批次数据,由此建立了石材放射性快速核素分析方法。此研究成果通过了国家专利局的审查。借助这一方法,需要采样送交核素分析的样品量骤减货物验放速度大大提升,检验人员在5天内即可获得石材的核素分析结果,比原有的方法提前约2周,93.4%的进口石材因此得以直接验放,每年实现效益约3亿元。
二是开拓出口石材原产地签证业务,为出口石材谋求海外关税优惠助力。积极向石材出口企业宣传有关石材制品给惠方案以及原产地规则、非原产材料使用政策,对诚实守信的石材出口企业提供快速签证便利,鼓励利用区域性优惠关税待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自2000年以来先后为厦门出口石材企业签发原产地证书8.3万份,涉及金额11.9亿美元,其中各国普惠制、区域性优惠性原产地证书6.9万份、货值10.1亿美元,为企业获海外关税减免约5000万美元,涉及波兰、德国、西班牙等40余个给惠国,有力地助推厦门石材制品走向世界。
三是探索改革石材检验检疫监管通关模式。通过全面推行“港区查验为主、周边堆场查验为辅、积极推进集中查验”的模式改革,通关时间从5-10天缩短到3天以下,实现了检企共赢。通过对进口石材实行“风险管理+分类检验”模式,对两大进口类别按不同的风险度实行动态抽检:对于大理石等放射性低风险石材,抽检比率设定为10%,花岗岩等高风险石材的抽检比率设定为100%,使得占目前进口石材总量约40%的大理石的检验通关周期大大缩短。
四是探索石材海外退运问题应对机制。进出口石材因个体庞大通常需以木质包装物固定,再加上其多数直接来自于矿山而常携带着各国土壤,可能传播疫情疫病,在海内外遭遇退运风险客观存在。去年厦门口岸因木质包装不合格被退货的商品中,石材制品约占80%,被海外退运石材中有30%是因木质包装物不合格所致。尽管出口石材为非定检验货物,但为切实把好国门,厦门检验检疫局严格按照国际公约以及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加强出口石材木质包装物加贴IPPC标识规定的宣传,并着力推进了木质包装的抽查检疫制度,建立了检企联动机制、企业协检员制度,同时逐步完善国外退货调查反馈机制,及时向进出口客商通报信息,避免石材在海外通关受阻。
五是为一年一度的世界级石材展量身定制“一站式”服务措施。目前厦门石材展经过7年打造,已成长为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二大石材展。厦门检验检疫局在会展中心设立了专门工作室,派出专门工作组到现场提供监管服务,通关部门还提前印制上千份中英文对照的宣传资料向各国客商派发,打开检验检疫、政策咨询、法规宣传等3大窗口,提供零距离的服务。自厦门口岸进口参展的各类石材统一由该局东渡办事处一个部门受理报检,并负责具体的检验检疫业务,给享直通车式的通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