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内地经济发展迅速,GDP年均增幅达8%以上,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三个经济产业带,逐步加强了开发西部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力度;良好的经济环境、发展前景和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进一步促进了生产制造业和贸易、服务等产业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央政府对内地经济发展提出的更高希望和要求,将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质量的提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内地物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但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内地物流业还存在不足和劣势。
(一)内地物流业的优势
内地物流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内地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海运、空运、铁路运输、公路运输、仓储等资源体系。
(1)市场潜力巨大。截至2004年社会物流总成本超过29000亿元人民币,第三方物流营业额超过800亿元人民币,目前尚未有一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市场份额超过2%,物流业处于典型的产业起步阶段,市场潜力巨大,为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基础设施完备。
海运港口:拥有港口74个,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勃海湾港口群。其中年吞吐量超过亿吨的港口有8个(大连、天津、青岛、宁波、厦门、广州、上海、深圳);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00万箱以上的港口有6个(大连、天津、青岛、宁波、厦门、广州),超过1000万箱以上的港口是上海、深圳。
铁路运输:我国铁路总营业里程超过73万公里,其中34%是复线铁路,26%是电气化铁路;不仅在境内形成较为完善、遍及全国的网络,同时与越南、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朝鲜铁路接轨,是连接东北亚、中亚以及欧洲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运输:到2003年年底,公路总里程达到180.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3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里程27.16万公里;以45个公路主枢纽为核心,建立了覆盖县级以上城市的公路网,东南部省份实现了主要城市的连接高速公路化;同时,与周边9个国家签定了11个双边和多边公路运输协议,实现了跨国公路运输。
(3)政府支持,经营环境日趋规范。由于认识到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对物流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旨在更好地规范、促进、引导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各项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并逐步完善;地方政府为物流园区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惠政策,使内地物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规范。
(4)部分企业的服务网络初具规模、日臻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基础资源逐步完善、政策法规逐渐健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内地部分大型物流企业在核心物流资源建设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投入,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形成了一定的综合服务能力,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与外资、港澳台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的条件逐渐成熟。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相关承诺的兑现日期的临近,内地物流企业与外资和港澳台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的时机逐渐成熟,为内地企业与跨国企业实现优势互补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内地物流企业快速掌握先进的理念、技术,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服务水准、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二)内地物流业的劣势
由于起步较晚,内地物流业在供应链管理理念、标准化水平、信息化水平、人才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体现在:
1.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合作整体上还处在“合同关系”层面,两者间尚未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这种局面制约着供应链管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物流企业的市场定位整体上比较模糊,造成市场竞争处于比较低的层次,既影响了物流企业的经营效益,又制约了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
3.物流标准化、信息化、人才培养与储备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尽快改善。
总体上,内地物流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内地物流业发展迅速,但完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