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加工贸易渠道走私成效显著
9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统计数字显示:自7月1日开展打击加工贸易渠道走私违法犯罪活动专项行动以来,截至8月31日,全国海关共立案查获利用加工贸易渠道走私犯罪及行政违法、违规案件1561起,案值总计18.1亿元,偷逃税额总计2.61亿元,涉案单位1744家,案件数量、案值、偷逃税额占今年同期查获案件总数的25.45%、案值的19.06%、偷逃税额的16.94%,与去年同比,查获加工贸易案件数量下降4.47%、案值增加200.66%、偷逃税额增加200%。
在查获的案件中,百万元以上的案件共计278起,同比增加265.79%;千万元以上的案件共计36起,同比增加227.27%。其中有3起重大走私案件:深圳海关7月15日查获深圳雅丽思服装有限公司非法倒卖皮革,案值2亿元,偷逃税4000万元;广州海关7月20日查获番禺森茂木业有限公司非法倒卖胶合板,案值1200万元,偷逃税220万元;汕头海关7月30日查获陆河县润林贸易有限公司非法倒卖鱼翅,案值1000万元,偷逃税200万元。
海关总署副署长刘文杰强调,加工贸易渠道走私活动个案案值、涉税额巨大,严重危害国家税收。开展打击加工贸易走私违法犯罪活动有利于继续保持打击走私的高压态势,沉重打击走私分子的气焰;有利于促使相关企业改进管理,促进加工贸易健康发展;有利于构筑综合治税大格局,确保海关税收应收尽收。
此次专项行动至12月31日结束,打击的重点地区为长三角(上海、宁波、南京、杭州关区)、珠三角(深圳、黄埔、广州、拱北关区)、环渤海湾(北京、大连、天津、青岛关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州、厦门关区)以及汕头关区等加工贸易发达地区;重点打击利用伪报、瞒报、少报多进、多报少出、假出口、假结转、假核销、擅自内销以及高报单耗、虚假备案等手段的走私违法行为。这是近年来,海关总署开展的持续时间最长、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专项行动。
目前,加工贸易在我国进出口总量中占据着半壁江山。2005年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出口值3058.4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口值47.4%,与去年同比增长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