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外经贸领域突发事件,外经贸预警制度可以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化解。相比较,事前预警代价最少,成本最低,效果自然好。
首先,建立跨部门和机构间的协调制度。加强 商务部、海关、商检、进出口商品行业商会等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定期会晤制度;建立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并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外国机构的合作,争取谅解与支持。
其次,建立出口预警制度,重点监控“量增价跌”商品。全国出口第一大省广东省已率先推出该制度,其做法是:一是对出口商品按出口货值由大到小排序,排出出口货值200种商品;二是在200种商品中筛选中价格下降幅度最大的50种商品由高到低排序;三是筛选出口最终目的地集中于某个国家或地区,或该国、地区数量上升快,同时价格下跌的大宗出口商品重点监控;四是通过一定渠道向监管部门、行业商会、出口企业发出预警通报。中国商务部已设立了监控出口的委员会,预防“突然的供应过剩”以及毁灭性的竞争。
再次,建立突发事件和快速处理制度安排。具体做到:一是突发事件信息搜集、传递机制。二是分析机制。三是处置机制。在风险分析基础上,形成多种处置预案,包括预案的限制因素分析,可能造成后果,再处置设想以及成本收益分析。四是决策机制。根据多种预案,决策层做出决断,交付实施系统。五是责任机制。明确各层次关联人员责任。六是激励和约束机制。论功行赏,该奖的奖,该罚的罚。
最后,发挥行业商会的自律作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行业商会具有旺盛生命力,是自发组织和发展起来的,自我管理和约束,一般自愿原则建立的非盈利 NPO 组织。其职能是行业规范,行业自律,行业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