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关提升长三角物流速度
目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一个以大通关平台为基础的物流信息化网络正在加紧建设。这个网络将整合管理整个区域的物流信息,大幅提升物流速度,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据上海海关关长孙毅彪介绍,根据《长三角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方案》,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是将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四个海关视为“大通关协作区域”,在跨关区快速通关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虚拟的区域数据平台,实施“选择申报,多点放行,统一平台,区域联动”的一体化新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改革就是改纸面单证为电子单证,由两次申报改为选择申报。这样,“货比单快”和转关效率低的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业内人士认为,要真正实现纸面单证向电子单证的转换,首先还是要建立健全信息化网络,实现电子单证的有效性。“单独实现海关通关一体化,对物流速度的提高作用不大。”宁波海关一位负责人认为,“以任何一单进出口货物为例,货主需要接触的部门包括海关、质检、港口乃至货物代理、货船代理等,除了海关实现区域一体化改革之外,其他各个环节也需要实现配套改革,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加强监管、提高效率’的改革初衷。”
今年6月初,上海、江苏、浙江三地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签署协议,建立长三角物流信息一体化的常设机构,定期开展研究与讨论,为加快区域性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解决方案。按照这个协议,长三角地区19个沿海港口、10个内河港口、5个航空港口和1个铁路临时口岸,都要加入到“大通关”平台中来。
江苏省信息产业厅副厅长张坊介绍说,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经与上海开通了“空陆联程中转快速通关”,使苏州工业园区空运进口货物的平均通关时间从24小时以上缩短为5小时,物流费用也下降了30%。大通关体系建成后,整个长三角的物流都有望达到这样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