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2年前11个月,呼伦贝尔市外贸进出口5868.3万美元,较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1.7%,比同期满洲里市外贸进出口总体平均水平高出5.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437.9万美元,下降22.6%,较同期满洲里市外贸出口增速降低43.7个百分点;进口3430.4万美元,下降1.9%,较同期满洲里市外贸进口增速高出19.2个百分点。
一、2012年前11个月,呼伦贝尔市对外贸易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月度出口值震荡上行,进口值冲高回落。
2012年前11个月,呼伦贝尔市月度出口值自5月起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9月出口值303.5万美元,创年内新高,是去年同期的1.3倍;11月出口值297.8万美元,同比下降8.3%。
同期,呼伦贝尔市月度进口值冲高回落,4月进口511.6万美元,同比增长54.7%,创2011年以来高点后,连续3个月走低,6月进口203.3万美元,同比下降26.4%,为年内低点,7月份回升后再次震荡走低,11月进口194万美元,同比下降42%。。
(二)出口到尼日利亚占比较大,进口对俄贸易居首。2012年前11个月,呼伦贝尔市对尼日利亚出口1404.5万美元,下降19.2%,占呼伦贝尔市出口总值的40.9%;同期无进口;对香港地区出口344.2万美元,下降21%,占出口总值的14.1%;其余为对俄罗斯和韩国等出口。同期,自俄进口2882.5万美元,下降5.3%,占进口总值的84%,其余为从德国等进口。
(三)天津新港和二连口岸为主要出进口口岸。2012年前11个月,呼伦贝尔市企业从天津新港海关出口1452.5万美元,下降18.1%,占呼伦贝尔市出口总值的59.6%;从大连窑湾海关出口647.3万美元,下降8.6%,占26.6%。同期,自二连口岸进口1800.8万美元,下降23.2%,占呼伦贝尔市进口总值的52.5%;额尔古纳口岸进口621.1万美元,增2.97%,占18.1%;室韦口岸进口433.6万美元,增长32.8倍,占12.6%。
(四)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出口为主。2012年前11个月,呼伦贝尔市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出口3078.2万美元,增长10%,占同期呼伦贝尔市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的52.5%;其中,出口177.4万美元,增长27.5%;进口2900.7万美元,增长9.1%。同期,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2763.1万美元,下降32.7%,占47.1%;其中,出口2260.5万美元,下降28.2%,进口502.6万美元,下降40.1%。其余为加工贸易进口。
(五)私营企业主导出、进口。2012年前11个月,私营企业为呼伦贝尔市对外贸易值最大企业类型,出口1876.6万美元,下降18.7%,占同期呼伦贝尔市对外贸易出口总值的77%;进口3087.7万美元,下降4.7%,占进口总值的90%。中外合资企业出口477.6万美元,下降32.2%,占出口总值的19.6%。外商独资企业进口224.9万美元,增长1.4倍,占进口总值的9%,同期无出口。其余为国有企业进出口。
(六)出口以农产品为主,但比重下降。2012年前11个月,呼伦贝尔市出口农产品1887.2万美元,下降25%,占同期呼伦贝尔市出口总值的77.6%,比重较上年同期低了1.6个百分点。从具体商品看,橡胶轮胎、金属制品等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但出口规模小,比重低;传统型农产品、机电产品的出口规模较大,但贸易值均有不成程度的下降,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71.2万美元,下降24.2%,占出口总值的7%。
(七)进口木材占主导地位,但趋势走弱。2012年前11个月,呼伦贝尔市进口木材总值1827.3万美元,占进口总值的53.3%,比重较去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其中,锯材1142.9万美元,下降7.8%,原木进口684.4万美元,下降38.6%。另外,进口机电产品384.3万美元,上涨8.2%,占进口总值的11.2%。
二、2012年前11个月呼伦贝尔市对外贸易出口形势略好、进口冲高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俄罗斯第三季度经济增长放缓,导致出口增速乏力。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日前公布,2012年第三季度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2.9%,高于之前经济发展部的预测0.1个百分点,增速较一、二季度分别下降2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第四季度经济增长预计为2.6%-2.7%,全年经济增长预计较去年的4.3%放缓至3.5%[1]。受金融危机影响,俄罗斯经济增速放缓,市场需求减弱,导致呼伦贝尔市出口形势虽小幅走高,但增速乏力。
(二)尼日利亚产品进口依赖度高,为呼伦贝尔市贸易提供途径,并拉动出口。尼日利亚是世界第十大石油生产国。由于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扬这一有利的外部因素,尼日利亚经济形势好转。但尼日利亚基础建设年久失修,技术水平较低,多数工业制品依赖进口。农业生产方式目前仍以小农经济为主,粮食不能自给,每年仍需要大量进口[2]。2012年前11个月,对尼日利亚出口1404.5万美元,均为乳品。同时,欧洲财政危机及美国乳品政策的不确定性,奶业专家分析世界乳品市场将乐观,甚至会出现上涨[3]。为呼伦贝尔市对外贸易提供途径,拉动出口小幅攀升。
(三)我国经济减速对部分产品的进口需求趋缓。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经济增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呈现减速态势。第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7.4%。这是3年来中国GDP最慢的增速,也将是2009年第一季度依赖首次未达到7.5%的目标。7.4%的增速意味着中国经济连续7个季度放缓[4]。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减速,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国内对木材的需求减少,而呼伦贝尔市进口商品主要为木材,直接导致近几个月来进口冲高回落。
(四)俄罗斯保护木业资源,提升木材出口附加值,抑制原木出口。
远东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也是世界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俄罗斯出口木材具有长期性,目前,俄罗斯已成为中国木材市场最重要的供应国。近年来,出于保护本国资源以及环保的考虑,俄罗斯的林业政策开始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控制和限制采伐量的措施。加工后的板材或半成品附加值更高,谁都不想卖原材料,俄罗斯近几年原木出口量陆续减少。这也增高了我国进口木材的成本,为此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呼伦贝尔木材进口量。同时,目前俄罗斯确定:林片承租方获得原木出口许可证的才能享受降税的出口政策,否则征收80%的高额关税,打压俄罗斯原木出口。
三、当前呼伦贝尔市贸易存在的机遇及建议
(一)俄罗斯入世利好中俄贸易。今年8月23日,俄罗斯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56个成员,俄方承诺入世后将大规模重整经济,包括降低进口关税,限制出口关税,扩大外资在俄罗斯服务和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确保所有法律、法规及与贸易相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符合WTO的规定。俄罗斯市场将更加便利、透明、规范,受此利好影响,呼伦贝尔市企业应以此为契机,加大俄罗斯市场开拓步伐,赢得先机。
(二)加强中俄合作,充分利用国外之源。一是呼伦贝尔毗邻俄罗斯,边界约
(三)积极利用国际优惠政策助推中蒙边境贸易发展。中蒙两国边境线长4000余公里,内蒙古由于地理、民族的优势,对蒙古国的边境贸易较多且起步较早。中国与蒙古国建交60多年以来,睦邻友好,互利合作始终是主流。一是中蒙之间从1991年开始实行贤惠贸易,当年双边贸易额仅为4600万美元。2011年,中蒙双边贸易总额以及达到64亿美元,增长了139倍。中国政府的优惠扶持政策有力的助推了中蒙边境贸易的发展。二是蒙古国自然资源和能源储备丰富,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蒙古国建材、机电产品、粮油和果菜叫匮乏,这位双边互通有无提供了合作机会呼伦贝尔市要积极搭建中蒙贸易平台,推动双边经贸发展。
(四)利用地缘和口岸优势,打造品牌产业。一是呼伦贝尔政府要加强对周边国家以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和进出口形势的研究分析,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利用口岸优势为呼伦贝尔市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二是呼伦贝尔市应积极推动地区出口产业升级战略,加强与内地或沿海地区在出口产业上要适当调整,改变地区目前单纯出口初级产品的现状,发挥其劳动力成本更为低廉和资源丰富的优势,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并重点提高出口商品的质量,建立企业信誉产品保障和产业链条,推动呼伦贝尔外贸长足发展。三是呼伦贝尔市应利用草原优势,进一步加大对乳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并采取“定目标、因龙头、增投入、建基地”等一系列综合措施,稳步推进奶业产业化进程,使奶业呈现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提高奶业,尤其是“海乳”系列产品质量,打绿色环保牌,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