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12年1-8月,内蒙古自治区企业实现进出口贸易值75.6亿美元,位居全国第26位,贸易值较去年同期(下同)下降3%。其中,出口27.5亿美元,下降13.1%,进口48.1亿美元,增长3.8%。
一、2012年1-8月内蒙古自治区外贸进出口主要特点
(一)当月进、出口值双双回落。今年上半年,自治区月度进出口贸易值震荡走高,至6月达高点,进出口贸易值达12亿美元,创2008年9月以来新高,同比增长26.4%。其中,出口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进口7.3亿美元,同比增长48.3%。7月起,贸易值出现连续两个月回落,8月进出口8.7亿美元,同比下降16.6%,环比下降13.9%。其中,出口3.8亿美元,同比下降16.8%,环比下降2.6%;进口4.9亿美元,同比下降16.4%,环比下降19.7%。
(二)私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最大。2012年1-8月,内蒙古自治区私营企业外贸进出口48.2亿美元,增长9.4%,占同期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8%。其中,出口14.8亿美元,增长2%,进口33.4亿美元,增长13%。同期,国有企业进出口13.3亿美元,下降6.6%,占17.6%,其中,出口6亿美元,下降13.3%,进口7.3亿美元,下降0.5%;外资企业[1]进出口11.8亿美元,下降26.6%,占15.6%,其中,出口6.3亿美元,下降36%,进口5.5亿美元,下降11.9%。
(三)一般贸易、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分居出、进口首位。2012年1-8月,一般贸易为自治区外贸出口主要方式,共计出口17.8亿美元,下降21.8%,占同期自治区外贸出口总值的64.7%;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16.4亿美元,增长8.6%。同期,自治区以边境小额贸易方式出口2.3亿美元,增长46%,进口29.1亿美元,增长8.1%,为同期自治区进口值最大的贸易方式,占同期自治区外贸进口总值的60.5%。此外,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2.3亿美元,下降50.1%;进口2.1亿美元,下降47.5%。
(四)满洲里市、包头市和二连浩特市位列进出口值前三甲。2012年1-8月,满洲里市企业进出口14.6亿美元,下降15.2%;包头市进出口13.8亿美元,下降24.1%;二连浩特市进出口13.2亿美元,增长42%,三者合计占同期自治区进出口总值的55%。其中,包头市出口7.9亿美元,居自治区出口首位,下降32.9%;满洲里市进口13亿美元,为自治区进口首位,下降17.8%。
(五)蒙古跃居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1-8月,内蒙古自治区共计对150个国家进出口。其中,对蒙古贸易值达21.8亿美元,取代俄罗斯成为自治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增长39.3%,占同期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总值的28.8%。其中,对蒙出口7.6亿美元,增长32.8%,自蒙进口14.2亿美元,增长43%。同期,对俄罗斯进出口18.3亿美元,下降7%,占24.2%。其中,对俄出口1.8亿美元,增长16.9%,自俄进口16.5亿美元,下降9.1%。
(六)出口以轻工产品、建材、机电产品及农产品为主,进口以能源、资源性产品为主。2012年1-8月,内蒙古自治区出口以传统型出口商品为主。如: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等轻工产品,钢材、水泥及水泥熟料等建材,机电产品,食用油籽等农产品。前十类出口商品共计出口18.1亿美元,占同期自治区外贸出口总值的65.8%。值得关注的是,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出口值实现0.8亿美元,实现激增。同期,内蒙古自治区进口以煤炭、矿砂、原木等能源、资源性产品为主,前十类进口商品共计进口18.1亿美元,占同期自治区外贸出口总值的73%(下表)。
表 2012年1-8月内蒙古自治区主要进出口商品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出口主要商品 | 金额 | 同比 | 进口主要商品 | 金额 | 同比 |
服装及衣着附件 | 5.2 | 44.9 | 煤及褐煤 | 10.7 | 52.7 |
钢材 | 4.8 | 2.0 | 铁矿砂及其精矿 | 5.7 | -8.7 |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 | 1.6 | 24.6 | 原木 | 5.5 | -29.1 |
铁合金 | 1.4 | -37.5 | 锯材 | 5.2 | 2.2 |
医药品 | 1.2 | -18.2 | 铜矿砂及其精矿 | 3.3 | 107.4 |
稀土及其制品 | 1.1 | -64.7 | 肥料 | 1.2 | 35.2 |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 | 1.1 | -4.4 | 成品油# | 1.1 | -12.0 |
贵金属或包贵金属的首饰 | 0.8 | 1147897.2 | 纸及纸板 | 1.1 | 43.8 |
食用油籽 | 0.5 | 83.3 | 初级形状的塑料 | 0.7 | 27.3 |
水泥及水泥熟料 | 0.4 | 67.7 | 纸浆 | 0.6 | -17.8 |
二、2012年1-8月内蒙古自治区外贸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经济减速对部分产品的进口需求趋缓。受国际经济大环境影响,国内经济增长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呈现减速态势,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7.8%,比去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2季度GDP增速由1季度的8.1%回落至7.6%,已连续6个季度出现回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7月份的50.1跌至49.2,自去年11月份以来首次跌破50,创近9个月以来最低值,显示国内制造业的活跃程度还在继续下降。从11个分项指数来看,生产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新订单指数均出现下降。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6.6,连续三个月位于50分水岭以下[2]。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的减速,直接导致近几个月自俄进口步伐的持续放缓。
(二)外需不振限制出口步伐。今年以来,随着欧债危机不断蔓延升级,美国经济复苏进程出现反复,全球经济增长步伐放缓,直接导致作为我国传统出口市场的欧美日等国需求低迷,影响出口增长。数据显示,8月份美国ISM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由7月的49.8降至49.6,延续萎缩状态;日本8月制造业PMI为47.7,为2011年以来最低水平;欧元区已连续第12个月处于萎缩。
三、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外贸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贸易总量偏小。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外贸进出口值为119.3亿美元,居全国第26位[3],一方面,外贸总量与国内外贸大省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2011年自治区实现生产总值14246.1亿元,位列全国第15位。外贸进出口总量偏小与GDP总量的快速增长严重不符。这势必对自治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拓宽经济增长方式形成一定制约。
(二)贸易结构不尽合理。内蒙古自治区外贸进出口是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与资源密集型商品对应为特色的类型,自治区以资源性产品进口为主,出口则以纺织,轻工产品为主。机电产品的比重虽然有所上升,但是仍以低端产品为主,缺乏高科技产品支撑,2012年1-8月自治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值仅为0.5亿美元,仅占同期自治区出口总值的1.8%。与此同时,高技术产品进口规模也较小,1-8月仅实现1.1亿美元,仅占同期自治区进口总值的2.3%。外贸商品结构对自治区产业升级贡献有限,对实现外贸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隐患。
(三)外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内蒙古自治区外贸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以中小规模私营企业为主,虽对刺激经济活力具有一定效果,但是抵御风险能力弱,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不利于自治区外贸的做强。2012年1-8月,自治区有进出口行为企业共计1142家,其中,贸易值超1千万美元企业仅为135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1.8%,贸易值超1亿美元企业仅为13家,仅占企业总数的1.1%。
为此建议:一是优化政策服务,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园区、税收等方面支持,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形成外贸“集群”,“做大”自治区外贸;二是重点扶持一批规模以上、行业龙头等有实力的企业,增强企业实力,为自治区对外贸易培养一批“领头羊”,“做强”自治区外贸;三是鼓励各地市“因地制宜”量身定做产业政策,大力吸引投资,鼓励进口资源落地加工,重点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出口产业,逐渐形成竞争优势,提高外贸“档次”与实力。